主页 > 协会杂志 > 生活广角 >

和而不同 和谐共生

【字体大小】 [] [] []2019-04-02 10:43 作者:赵春苑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上海小桃园清真寺教长金宏伟阿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小桃园街52号的小桃园清真寺坐落在街边花园中,环境优美,是一坊四座园顶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合璧的清真寺,因寺门正对小桃园街,故而得名小桃园清真寺,其也是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以下简称“上海市伊协”)的所在地。日前,记者走进小桃园清真寺,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上海小桃园清真寺教长金宏伟阿訇(阿訇是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尊称,是一种职业)进行了专访,试图探寻发生在这幢百年建筑背后的对外交往故事。

  小桃园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上海发展的缩影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桃园清真寺

  始建于1917年的小桃园清真寺,由原上海清真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得2.4亩花园住宅,捐产建寺。六年之后,金子云又带头出资1万银元,与上海的伊斯兰教界人士共同募集资金对这所花园住宅进行改建。1925年,小桃园清真寺改建完工,以后又经多次修缮。

  据金阿訇介绍,小桃园清真寺在上海市伊协尚未成立之时,就已作为一个对外交流窗口,迎来送往。“1952年,陈毅市长视察参观小桃园清真寺后,将其列为外事接待单位,协助政府对外交往,负责接待工作。以后政府曾多次拨款整修”,金阿訇说。

  金阿訇向记者表示,迄今为止,小桃园清真寺接待了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伊斯兰教国家的政要学者、穆斯林人士。凡是想要了解伊斯兰教在上海的发展的,都会邀请他们到小桃园清真寺来。除了接待有组织而来的代表团,小桃园清真寺每天还要接待慕名而来的海外穆斯林群众,“我的语言能力(英语、阿拉伯语)以及工作经验就是在外事接待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提升的”。作为伊斯兰教在上海发展的缩影,金阿訇希望外国友人可以从小桃园清真寺看到伊斯兰教在上海的发展,也因此上海市伊协定期会对小桃园清真寺进行维修,以保持其活力,更是想让来到上海的外国友人在小桃园清真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据了解,小桃园清真寺建寺以来,寺内曾还举办过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清真国民小学、明诚小学、崇本小学等多种学校,以及上海回教孤儿教养所等。在这些学校中值得一提的是将原来的经堂教育变为经院教学的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1928年,该校由达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等倡议创办,创办初期借用小桃园清真寺作为校址。学校课程设有阿拉伯文、波斯文、伊斯兰经典、中文、英文、文史哲和科学知识。从教者多为知名学者、阿訇及外国友人,不少毕业生都在当时全国各地清真寺、伊斯兰团体、学校供职。该校的创办对培养中国伊斯兰教宗教人材和传播伊斯兰文化起了推动作用。“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可谓一个创举,诸如马坚等中国著名的阿拉伯语学者正是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金阿訇说。

  1982年,在原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人斌主持下,上海市伊斯兰教经学班在小桃园清真寺正式开学。金阿訇参加了首期经学班,而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出生于回族家庭的金阿訇在1979年一次斋月的晚上,走进了小桃园清真寺。“1982年,原市伊协会长马人斌托人告诉我将要举办经学班一事,希望我能够参加。当时,我有点犹豫地告诉马老,我已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收入也很稳定,怕调动会有些困难。马老说:‘你回家考虑,调动事宜,我们来想办法’。经过深入考虑,当年10月,在马老的关心帮助下,我如愿进入首期经学班,开始接受并学习老一辈爱国爱教人士传授给我的伊斯兰信仰、知识与经验”,金阿訇说。在金阿訇看来,小桃园清真寺及其所在的上海市伊协作为促进政府与海外穆斯林群众沟通的一座桥梁,很好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带一路”让中外穆斯林交流历久弥新

  一直以来,上海市伊协“迎进来、走出去”的外事接待活动从未停止过,层次和级别也相当高。近年来,特别是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金阿訇接待的外国友人中,毫无疑问少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人们的身影。如土耳其副议长雅库特;罗马尼亚穆斯林协会优素福·穆拉提大阿訇;文莱宗教部副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约瑟夫;伊朗库姆省省长穆罕默德·萨利赫;前伊朗伊斯兰关系和文化组织主席穆罕默德·阿拉基;美国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大卫·恩·萨波斯坦;印尼苏北地区宗教界人士访问团;阿拉伯国家联合新闻团以及驻沪有关国家领馆总领事等。

  相对应地,新世纪以来,市伊协也加紧“走出去”的步伐,多次组团出访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与当地伊斯兰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消除误解,加强互信,增进友谊起到了地方团体对外交往的积极作用。当被问及近年来出访国外时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印象,金阿訇表示,很多外国友人,尤其是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民说起中国都会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

  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金宏伟阿訇接待伊朗穆斯塔法国际大学代表团

  埃及驻沪总领事哈立德·优素福(中)拜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

  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并接待的巴基斯坦客人访问上海

  迎来送往中,有这样一位客人令金阿訇印象深刻。1995年,他在接待时任沙特协商会议主席的穆罕默德·本·杰比尔时,向其介绍了小桃园清真寺为中阿文化交流、中阿两国人民交往作出的贡献。原来,民国时期,该寺曾接待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全国各地汇集上海赴麦加朝觐的穆斯林,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成为中国穆斯林由海路出国朝觐的集散地。杰比尔当时听了之后十分激动。“最初双方的交流还是通过杰比尔所带的翻译进行着,后来当听到我用阿拉伯语补充翻译所说的内容后,杰比尔索性直接与我用阿拉伯语开始进行交流”,金阿訇说。杰比尔还向上海市伊协赠送了一块十分珍贵的沙特麦加天房幔帐。据介绍,沙特麦加天房幔帐每年仅制作一块,并且每年天房的幔帐都是要更换的。而更换下来的幔帐则剪成数块作为礼品赠送给世界各地的重要客人。

  谈及“走出去”的活动,金阿訇则向记者介绍了2012年在土耳其举办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展演”。2012年是土耳其中国文化年,由中土两国政府宗教部门主办、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土耳其宗教事务局承办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展演”在土耳其举办。展演共推出中国伊斯兰文化展、中土伊斯兰教情况交流会、《古兰经》诵读表演和文艺演出四项主要活动。中国伊斯兰文化图片展、文物展、穆斯林生活用品展、穆斯林书法展和伊斯兰教经书展在展演期间吸引了很多土耳其观众参观。“很多当时对中国并不了解的土耳其民众在看了新疆歌舞团以及宁夏时装表演队的表演后十分感动”,金阿訇说。

  上海城市精神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文化和文明的生机活力,正是在于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习近平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进入新时代,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愈加迅捷,大量外商企业和国外机构的进入、各种精彩赛事和文艺活动的举行,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学子及游客到上海生活、学习和参观游览,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伊斯兰教国度的外籍穆斯林。金阿訇表示,上海伊斯兰教现有7坊清真寺和1处固定处所,每逢周五(每周五是穆斯林的聚礼日,又称主麻)、每日5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以及两大重要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都为中外穆斯林提供宗教活动。

  在金阿訇接待的外籍穆斯林中,有不少人十分喜欢听金阿訇诵读古兰经。“作为中国阿訇,您诵读古兰经时有一种独特的上海韵味在其中。每次到了清真寺,听您诵读古兰经,我们就能感觉到心灵的平静,会有新的思考和参悟。”金阿訇笑着说。

  在金阿訇看来,穆斯林不仅仅是来清真寺做一个礼拜或者询问一个问题那么简单,因为宗教教职人员对其进行的一个小小点拨,都会让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更会对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而上海这座城市尊重不同文化,各种宗教和语言都能在这里得到并存,这就像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金阿訇说。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