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协会杂志 > 新卧尔兹 >

关爱友善 和谐共生

【字体大小】 [] [] []2015-05-07 11:02 文章来源:中国穆斯林编辑部 作者:杨东文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2014年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一伙暴恐分子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制造了29人死亡,143人受伤的骇人听闻的暴力恐怖事件。

面对此次暴恐、杀戮,我们穆斯林应该持何种态度?

在《古兰经》5∶27-30节中,记述了人祖阿丹的长子嘎比来与次子哈比来向真主献供物之事,后因次子哈比来的被接受了,而长子嘎比来的未被接受,嘎比来遂生歹意。他说:“我必杀你。”哈比来说:“真主只接受敬畏者的供物。如果你伸手来杀我,我绝不伸手去杀你;我的确畏惧真主——全世界的主。”嘎比来在私欲地撺掇下杀害了他的弟弟。

《古兰经》在叙述完人类历史上第一宗血案之后,接着强调了嘎比来因杀害他的弟弟而变成了一个亏折的人、悔恨的人、火狱的人。由此血案,真主制定了严格的律例,诚如《古兰经》所言:“为此,我给以色列的后裔做了定制:除因复仇或平乱外,谁枉杀一人,如杀众人;谁救活一人,如救活众人。”(5∶32)

此刻,当我们听到“谁枉杀一人,如杀众人”的经文时候,我想我们的心一定是刺痛的。

伊斯兰教规定,即便在战争中,严禁枉杀无力抵抗者,特别是妇女与儿童。正如欧麦尔之子所述的:“在真主的使者参加的战役中,发现了一个被杀害的妇女,于是真主的使者严禁杀害妇女和儿童。”

我们想一想,在战争中都禁止杀害妇女和儿童,那么在和平时期杀戮手无寸铁的人,其严重结果绝不可小觑。诚如伊本·阿卜杜拉的传述:穆圣严厉地警告过人们,“复生日在人们中被清算的第一件事就是血债。”穆圣还强调:“在真主阙前,枉杀一人比天地的崩溃还要严重。”

既然枉杀他人生命如此严重,那么我们在动“乃夫思”(私欲)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其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伊斯兰如此尊重生命、严禁杀戮呢?那是因为我们所有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不论是什么信仰、什么民族、什么国籍、什么肤色,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阿丹。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个穆斯林都不能否认。对此,《古兰经》也做了如下强调:“世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为的是你们互相了解认识。”(49∶13)这里的被呼唤词,译为世人、全人类,其意在说明人类原本同宗同源。只不过人类在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不同民族和宗族,故我们理当相互了解,关爱友善,和谐共生。

那么,我们是否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遵从了这一主命,主动对其他民族加以了解了?了解多少?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某种程度讲,我们有不少回族同胞对我们自己的民族都缺乏必要的了解,更何况对其他民族呢?如果在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生活,各个民族之间既相互不了解,又缺少相互了解的必要平台,这就很容易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误解、麻烦、甚至是矛盾。

没有相互了解的平台,就会造成相互误解与猜疑,这也正是民族矛盾、社会危机的根源之一。仅就这一点说,我国的教育和文化宣传媒体为了促进56个民族相互了解、彼此认识、避免纷争,理应担当起自己的道义与责任。

对穆斯林而言,我们更应当主动去了解其他民族,这正是《古兰经》赋予我们的责任、义务。比如,我们现在一起做礼拜的穆斯林兄弟中,有许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东乡族,甚至还有不少汉族兄弟,那么我们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

下面我给大家读一段诗,是汉译过来的,我们听一听是哪个民族的?

知识好比海洋, 无底无边。

小鸟啜饮海水,岂能饮干!

去求知吧,那才是所谓人上之人。

或者你莫称人类,去和畜生做伴!

我口出直言,粗野而辛辣。

智者啊!请欣赏我的直言。

它是出自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诗人、穆斯林学者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的哲理性劝谕长诗——《福乐智慧》(直译为“带来幸福的知识”)。《福乐智慧》全书共13000余行,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少数民族文学中成书最早,篇幅最长的诗作。

《福乐智慧》仅是伟大的维吾尔文明一部分,她还有同时期影响世界的《突厥语大词典》,以及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文学《阿凡提的故事》和被誉为“东方音乐明珠的《十二木卡姆》。

曾经孕育过如此伟大文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异常美丽,令世人心驰神往。我在没去之前,是从我国著名作家张承志先生写的一篇题为《夏台之恋》的散文中,感知到她的美。她的美不仅是表面的风景,还有她温暖的人文情怀。夏台是新疆伊犁天山中的山口。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那里居住着百十户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该文结尾处,作者描写了夏台古木桥边两户不同民族的人家,各有一个一两岁可爱如小动物般的男孩儿。如文所述:“在桥边的泥地里,天山的强烈阳光晒着两个光溜溜的小动物。他俩永远快乐地玩在一起,闹在一起,滚在一起,缠在一起,苦笑在一起。特别是,他们总是在吱呀吱呀、吧唧吧唧地,不知说着什么。”这是白天,晚上呢?“夜里,两家的房子由他们随便睡哪家,亲妈不会去找。两家的女人早就习惯了在吃饭时,给爬到跟前的两个都盛上,而且决不能偏心——否则天下就要大乱。”

这就是美好、安宁、和平、温暖的夏台,也是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历史上,以汉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或政治家中,也不乏对于伊斯兰有真正了解,并能领悟其精神内涵的人。而原淞沪会战的抗日英雄、重庆国共谈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将军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对伊斯兰有着深刻的领悟和认识。为什么这么说呢?1945年,张将军受命派驻西北,主政新疆。期间,他作为时任西北地区党政军的最高行政长官,欣然为当时西北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马良骏大阿訇著就的《考证回教历史》一书提笔作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被张承志先生称为“双联璧”。

张将军在序中这样写到:尝考伊斯兰一语,意谓和平,乃与战争仇恨相对待之词。《古兰经》云: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穆圣以和平之教,普济群伦,后世不察……

读张将军的序文,感知的不仅有他一生苦寻的民族和解与祖国的和平,还有他对宗教的担当与大义的深刻理解。正如他所说,伊斯兰崇尚和平、倡导和平,穆圣以这种和平宗教,恩泽世人,只是后世不察。那么,就让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来了解一下后世不察的穆圣及其使命。

公元610年,真主选择了诚实善良、不惑之年的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为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来教化世人、慈悯世界。正如《古兰经》所说:“我派遣你,只是为了慈悯全世界”。(21∶107)

在此后短短的23年中,穆圣一直忍辱负重、以德报怨,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这节《古兰经》。穆圣向往和平、谋求和平,面对多神教徒的残酷迫害,他没有选择暴力反抗,而是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和平。公元622年,为了践行伊斯兰和平的宗旨,体现穆斯林热爱和平的愿望,穆圣为主道而坚韧地迁徙到距离麦加正北450公里远的耶斯里布(麦地那)。

在穆圣迁徙后的第八年,他率领着足以踏平麦加城的穆斯林大军队,挥师麦加。面对即将的胜利,他并没有采取许多胜利者的常用的手段——残暴屠城、血洗敌人。在和平与暴力面前,他再一次选择了和平——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了麦加。

在和平解放麦加的当天,穆圣手扶天房大门,看着眼前那些曾经迫害、甚至屠杀过穆斯林的古莱氏刽子手们,他先是念诵了《古兰经》的经文:“世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了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为的是让你们互相了解认识。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的人是你们中最敬畏的人。真主确是全知的主,彻知的主。”( 49∶13)

穆圣在诵读完这节经文后,问在场的人们:“古莱氏的人们,你们知道我将怎样处置你们吗?”人们回答:“你会宽待我们的。宽宏大量的兄弟呀!宽宏大量的侄子啊!一定会宽待我们的!”穆圣回复道:“走吧!你们自由了!”

于是,曾经的敌对者纷纷加入到和平之教,麦加城随即变为了和平之城。这就是人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给人类留下的和平之道。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知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那么,现今的人们为什么不能从圣人贤哲身上吸取一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为现今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出相应的办法呢?

也许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穆斯林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当我们真的面对这种情况,又如何处理与对待呢?《古兰经》第25章63节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张治中将军为马良骏阿訇书就的序言里提到的那节《古兰经》经文,下面让我们再细细品味一下——北大教授马坚先生对此经文的理解及其翻译。《古兰经》云:“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25∶63)。对于无知者、愚昧者的无理伤害,穆斯林的回应,不是漫骂、不是攻击,而是和平!对于那些友善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要多加关怀,给予温暖,报以微笑。就像穆圣曾教诲我们的:“你决不要轻视一丝善行,哪怕是对自己兄弟的面带微笑。”

《古兰经》的命令,我们要执行;穆圣的美德,我们应弘扬。当我们对不同的民族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解;当我们以知识对待无知,以和平对待伤害,以微笑对待他人。我相信,再冷的冰雪也会融化,再久的冬天也会过去,而那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春天,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祈求世界的主宰——伟大的真主使我们的祖国春天常在!阿米乃

(作者系北京市牛街礼拜寺阿訇)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