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

洛阳温暖的清真爱心早餐

【字体大小】 [] [] []2018-11-15 10:40 作者:金博

晨光熹微:义工点燃相聚的时光

 凌晨五点的洛阳华林路上,几盏油黄的街灯。

几位回族妇女拉着细长的人影从巷口出现了。一阵卷帘门声划破了寂静,街面的一角亮了,几个忙碌的身影进进出出。

 

原来,这是洛阳回族义工队员们早早从家中出发,赶到爱心早餐小店,为即将陆续前来的近百名客人做一顿热乎乎的早餐。

 

小店的灯光幽幽,暖暖的。阿姨们干起活来得心应手,燃气灶上压着蓝汪汪的火苗,两桶营养粥熟了,一大锅土豆丝也焯熟了,湿热的蒸汽从小店溢到街上。阿姨们双手持大勺用力翻炒着土豆丝,辣椒也炒得暗里透红,点缀在土豆丝中间。

每天的凌晨六点之前,爱心早餐小店的客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他们都是在瀍河回族区工作的环卫工人、生活在附近的孤寡老人和经济困难群众。大家依次领取一份号码牌,在每日的登记表上签到,然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静静等待。

一位阿姨站出来,客人们有序排成弯曲的队列,从她面前领取自己的早餐后慢慢回到座位上。几位老人一走一晃,义工阿姨就为他们送到桌上。一口饭菜也不糟蹋,有的客人要是吃得不多,就会事先少要一点饭菜;要是实在吃不完,人们互相也不见外,往往“互助”一下,拨给能吃的人吃。客人们每天的座位并不一样,而他们都能热乎乎地说起话来,度过一份其乐融融的早餐时光。

环卫工人们不敢耽搁工作,他们把馍掰在粥里泡上,馍也热了,粥也降温了,就着香辣土豆丝吃完,送过空碗,给义工阿姨的手艺一声赞誉,就到岗位上工作去了。老人们喝下热粥,身子舒坦了。

客人们散去了,阿姨们将空的碗盘一个个收起来,端回厨房冲洗,收拾停当后才把剩下的饭菜盛出来,和大家坐下来吃。

早晨七点,卷帘门已经拉上了,行人也陆续上街了。

桃李不言:石榴结籽抱成一团

爱心早餐店在洛阳东关回族聚居区内,濒临东关清真寺。义工阿姨们动情地说,在洛阳,回、汉民族同胞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爱心早餐小店在今年春季筹备开业时,租用汉族房东的住房当做小店的经营用地。当后来房东听说回族义工队义务为有困难的人们做早餐时,非常感动,就减收了200元的房租,还买茶给义工朋友们喝,尽量给义工们提供便利。

 

正如这位长者所言,爱心早餐小店从不问来客民族身份,来的都是客。自开办小店每天都有近百位客人用餐,成了各族群众的港湾。自筹备起,义工们所有的资金来源全靠各界人士的爱心赠予,来之不易,义工们十分珍惜。为了节约善款,义工们自己装修、接电、安装电器。提起大家的帮助,义工们情不自禁地回忆道:“锅碗瓢盆都是附近经营餐饮的朋友捐赠的,酱油和醋也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爱心人士从家里邮来的,店内的匾额是一位唐三彩艺人赠予的!” 的确,很多朋友每天自愿赠予爱心小店1元钱,也有的朋友扔下几十块钱就跑。为了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小店设置了保管、会计和出纳,每天公示赠予情况,连1元钱也在公示之列。

 

秋意渐浓,早晨七点的洛阳老城,有些许的寒冷,而凌晨五点的寒意足以让人们冷到彻骨。一座城市的人们还在酣畅的梦中,而有的梦已经穿越了墙壁,照进了现实,也照亮着来人与过客——即便在最隐秘的角落。

因为有时候,将温暖送到了胃里,就是将黎明迎进了心灵。

2018.10.11凌晨

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乡小李村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