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红光清真寺:撒拉族穆斯林心中的红色记忆

【字体大小】 [] [] []2016-12-14 11:44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丁钰梅、韩积善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端的红光村,一个以撒拉族为主的聚居村,生活着近1500名撒拉族、回族穆斯林群众。但是,回到20世纪30年代,这里却是一片无人居住的荒地。

“没有红军,就没有红光村,是红军开启了红光村的历史。”在古朴典雅、整洁干净的红光清真寺院内,红光清真寺阿訇何连升向我们讲述了红光村的历史起点以及与红军的不解之缘。

1939年,由西路军战士400余人组成的“工兵营”被国民党军阀押解至今红光村所在地。这里原名叫赞布呼,“赞布呼”,藏语,意为“厉害、强硬”,延伸为此地“险要、险峻”。红军的到来,使这片荒地有了人间的烟火,出现了新的村庄。红军战士当时的劳役主要包括伐木、垦荒、铺路、开村、建校。红光清真寺,原名赞布呼清真寺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中国工农红军设计、筹料、建造而成的。

“从1939年至1946年,红军共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水磨3盘,油坊2处,清真寺1座。”这是红光清真寺内“西路军纪念馆”展示的一段珍贵资料,也是何阿訇再三给我们讲解的一组数据。

西路军战士创建了一个村庄,他们在建设红光村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撒拉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撒拉族群众帮助和保护西路军战士,西路军战士帮助撒拉族群众改进生产技艺,制作劳动工具,建设基础设施。

1987年,根据当地撒拉族穆斯林的意愿,青海省人民政府将红军用心血建成的赞布呼村更名为红光村,取意“红军精神光照千秋”。红光村是全国唯一由西路红军修建的村庄。近80年的历史,红光村从当初红军创建的18户90多口人的小村落,发展成了现在358户包括上、中、下三个自然村的大村庄。当年的红军也与这座村庄融合在一起,与当地撒拉族穆斯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并以通婚等形式逐渐融入撒拉族当中,成为这方土地的主人。

漫步红光村整洁的村道,这里的一墙一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和红军有着紧密的联系。红光清真寺的西边,仅一墙之隔就是当年红军修建的小学,原名红光小学,现更名西路军红军小学。校园内,一棵高大的杏树茂密繁盛,杏树的下面矗立着一块黄河石,上书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红军树。据说这棵树是当年红军亲自栽种的杏树。村民新建的房屋分别以“工兵营农家院”“老连长农家院”“老排长农家院”“老班长农家院”等命名,寄托着红光村穆斯林对红军难以忘却的情结。

红光清真寺更是在建筑中融入红军的信念。清真寺由大殿、宣礼塔和新建成的西路军纪念馆等建筑组成,大殿的前卷和宣礼塔至今依然保持着红军修建时的原貌。何连升阿訇和寺管会主任马木亥毛指着大殿前卷屋脊上的青砖造型让我们仔细看。他们说,青砖的造型中以符号的形式暗藏着当年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循着他们的指引,我们发现“镰刀斧头”“五角星”“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清晰地镶嵌在前殿正脊缠花脊筒上,点缀在礼拜殿的顶部。他们说,红军当年修建房屋时,还改变了撒拉族传统上建三间正房的习惯,而是将所有房屋一律建成西房五间,蕴含了红五星的“五”和西路军的“西”字,表达着他们不息的革命情怀。

1998年12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红光清真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宗教事务局确定为“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被青海省海东市确定为“海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种的地是红军开垦的,我们住的村庄、家园是红军建设的,孩子们上的学校是红军修建的,连我们做礼拜的清真寺都是红军修建的,所以说我们感恩、缅怀革命先辈,激励后代,红军精神代代相传。”这份情感村委会书记马乙四夫向我们表达过,何连升阿訇表达过,年近古稀的村民马乙布拉表达过……

2009年4月,红光村村民自发捐资10万元,由村委会和寺管会共同组织在红光清真寺内开始建设“中国工农红军红光清真寺西路军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设在清真寺内、由民间自发修建的红军纪念馆。”何连升阿訇骄傲地说。

为了在纪念馆内充实鲜活的资料和遗物,马乙四夫和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韩成吉等辗转河西走廊、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高台西路红军纪念馆等处,行程10000多公里,收集西路红军的有关资料和当年遗物。西路军纪念馆里陈列着历史图片、参观图片、红军遗物、历史书籍等。每年有上万人不远万里前来红光清真寺参观,接受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除学校、清真寺外,我们全村每个家庭都是红色革命的接待站,一杯清茶、一碗面片,我们热情地接待每个慕名前来红光村的客人,给他们讲述红军的故事。”马乙四夫说。

何连升阿訇以红光清真寺为平台,开办了红光清真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讲堂,他说办学的初衷是“普及伊斯兰文化常识,传承爱国爱教传统,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近6年来先后开办了100多场红色文化讲堂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此感恩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丁钰梅系南京理工大学公务学院博士生,韩积善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务部副调研员)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