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华章阅览 >

山东泰安回族抗战初探

【字体大小】 [] [] []2021-06-29 09:38 作者:金坡

1937年底,日军入侵山东泰安地区,泰安经济社会遭受重大损失。经过深入动员,泰安回族中的农民、工人、教师、学生、实业家、医生、阿訇等各界人士全部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全面抗战中。泰安回族队伍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先后参加战斗三百余次,金晓村、金光等成为队伍的重要领导。泰安回民抗日学校、抗日救国会、抗日宣传队、抗日后勤产业等不断发展,成为泰安回族系统抗战的重要元素。

抗战期间,泰安市(仅统计当今泰安六个县市区数字)军民伤亡322000人,占山东军民伤亡总数(6526000人)的1/20,如此可以看出日军在山东、在泰安的暴行。1937年底,日军占领泰安后,先后设立37个敌伪据点,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疯狂屠杀。1938年2月24日下午3点到5点间,日军制造山阳村(徂徕山前)惨案,“杀死村民72人,打伤13人;烧毁房间3080间;烧死大牲口151头,羊3500多只;烧毁粮食50余万斤、大小车400余辆”。山东回族受日寇损害严重,日军“奸淫的妇女算不完,烧毁了七十一座礼拜寺,杀死了阿衡有百卅,金银财物抢了个净”;泰安回族亦不能幸免,在泰西、岱岳区祝阳镇大梭庄、满庄镇泥沟村、泰山区省庄镇岳庄村等地,日寇对泰安回族百姓犯下了滔天罪行。面对日寇灭绝人性的屠杀政策,泰安回族百姓同广大汉族群众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8年春以来,泰安地区的回族百姓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面系统的抗日战争,为泰安地区乃至山东、华北地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泰安回族抗战队伍

泰安回族抗战共分两支队伍,一为泰西回民抗日武装,一为泰东回民抗日武装。泰西回民抗战以肥城市安驾庄镇陈家埠、升家庄以及岱岳区夏张镇南白楼、周家坡为核心,金晓村、米英俊、马安才等为主要领导;泰东回民抗战以泰山区省庄镇岳庄、岗上、二十里埠,岱岳区祝阳镇大梭庄村为核心,金光、赵曼石、马千里、洪占武等为主要领导。1941年1月,两支队伍在岱岳区满庄镇泥沟村合编为回民基干大队,共百余人。合编后的回民基干大队以泰西地区为主要活动区域,具体来讲,泰西地区是指泰安津浦铁路以西、黄河以南,至大汶河北岸、定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泰安、肥城、长清、东平、平阴、东阿、汶上、宁阳等县。泰安回族抗日战争不是孤立的、零星战斗,而是一个系统的抗战。党的领导、回民队伍、回民救国会、回民抗战领导人、抗日宣传队、抗日学校、龙山军鞋厂等,都是泰安回族系统抗战中的具体要素。具体来讲,党的领导是泰安回族抗战坚强的政治保证,回民队伍是坚实的抗战力量,救国会是综合性革命团体,金晓村、米英俊、金光等是泰安回族抗战的卓越领导人,回民抗日宣传队是独立的宣传动员系统,回民抗日学校是建制完整的抗战培训机构,龙山军鞋厂是泰安回族独立的抗日后勤产业。

二、泰安回族抗战与党的领导

泰安回族教师与青年学生中,很早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支部。比较早的是泰东的二十里埠村党支部和泰西的北仇村党支部。前者系1932年赵曼石推动建立,是泰安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金益三任书记、洪继孝任宣传员,陈兴才任武装委员,为以后革命斗争储备了力量。1938年,中共泰西特委在北仇小学成立,成为当时泰西县的第一个党组织,段君毅任书记,回族党员白友芳、丁茂善等积极参与工作。

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渐次深入,很多被捕的中共党员被释放出狱。1937年7月,泰安县外出隐蔽的共产党员鲁宝琪、朱玉干、燕遇明、武冠英等先后回泰安进行抗日宣传动员;10月前后,张北华、程照轩、夏辅仁、侯德才、崔子明、王仲范等十余名共产党员,陆续回到泰安及周边地区;李文甫、徐麟村、王少芬等从南京国民党监狱释放,先后回到肥城开展抗日活动。大量党员返回泰安,为泰安回民抗日战争播下了火种,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1938年初,武冠英在泰西河口召开进步青年动员会,金晓村、米英俊、王宝恒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武装,提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口号。会后,米英俊卖掉800斤麦子,买了一支匣子枪;樊长友卖掉骡子,买了一支汉阳步枪等等;由此组建起了泰安回族抗战的最初组织。在残酷的斗争中,共产党非常关怀米英俊以及他领导的回民队伍,米英俊亦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军事素养。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东进支队到泰肥山区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东进支队民运工作队长樊鹏飞很快与金晓村等取得联系后,拨给该游击小组枪支。樊鹏飞曾回忆:

安驾庄北有个回民较多的村庄,那里有几个青年自发地组织成游击小组,他们有几支枪。我去后,经常找他们。有一个叫米英俊,枪打得很准,他很信任我。后来我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了泰安独立团。

三、泰安回族抗战力量的壮大

在党的领导以及115师领导的指导下,泰安回民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不论是泰安回族抗日武装,抑或泰安回族抗日领导,以及其他诸如抗日学校、抗日产业等,均是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逐步成长起来的。

回民大队是泰安回族抗战的有生力量。1938年1月,金晓村、米英俊等七八个人组织回民抗日游击小组,不久发展到二十余人,建成游击小队;此后参加抗日的回族青年不断增多,当年底扩大到80多人。1939年春,队伍改编为泰西独立团二连,也称“回民连”,米英俊任连长。

自此以后,该回民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1939年春夏之交,回民连配合一一五师、六八六团等消灭了泰安汉奸组织红枪会,处决了该会头目高富昌。之后,该连队被编为泰西独立营四连。不久,四连又被改编为分区基干团二连,转战在泰西地区,成为泰西回民抗日的一面旗帜。1940年初,金晓村在泰西40多个回民村,发动组建抗日武装,先后组建3个排(实为三个小队);1941年泰东、泰西两支回民抗日队伍合编组建回民基干大队,下辖两个中队。当年下半年,金晓村等又命人在济南市郊组建了回民三中队。1943年底,张效农等在齐河组建了齐河五区队;同时,金晓村在济南小金庄组建四小队。1945年8月,合编组建泰西回民大队,金晓村任政委,马安才任总支书记。11月改编为分区基干一团一营,辖三个连。自成立以后,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回族人民英勇顽强、富有民族凝聚力的特点,积极坚持开展游击战争,经过大小数百次战斗,成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享誉冀鲁豫边区的民族革命武装”。1949年2月,改编为17军51师151团,参加渡江作战,后又挺近大西南。

泰安回民队伍是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曾成功掩护江华同志通过敌伪封锁线。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队伍共进行了大小战斗300多次,拔除敌人据点60多处,歼灭日、顽、伪和国民党军6000余人,缴获大炮5门,重机枪20多挺,轻机枪70多挺,步枪4000余支。近二十人次荣立特等功、一等功。当然,也做出了巨大牺牲,队伍的创始人米英俊于1943年10月牺牲,部队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机智勇敢的指挥员,是党培养起来的一名回族抗日英雄”。据不完全统计,这支队伍在抗战中共牺牲营级干部6人,连级干部14人,排班级干部40余人。

抗日学校是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成立回民抗日学校的目的,在于巩固扩展回民抗日军队,进一步培养回族军队政工干部,为部队输送人才。1943年,金晓村、金光出席冀鲁豫边区行署会议,他们向主持会议的邓小平等领导提出成立学校的想法,得到领导及与会代表的认可。后经泰西专员公署张跃南、武圣域批准,1944年秋在齐河县境内的大园庄村正式成立,共有学员60余人。学校全名泰安地区回民抗日学校,也叫作泰运区伊斯兰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60余人共编为两个排八个班。主要学习毛泽东等领导著作,张耀南、刘子方等都到学校作过报告。60多名同学大部分在建国后步入祖国各条建设战线,有些成了建设骨干,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龙山军鞋厂等是回民抗战的后勤保障。泰安回民抗战有生产自救的功能,两个比较典型的、泰安回民队伍组建的后勤保障企业为泰西汶阳合作社和龙山军鞋厂。前者主要在抗日战争后期成立,起初在岱岳区马庄西界,后曾多次搬迁,马千里为主要负责人,主要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作用。后者成立于1944年秋,位于岱岳区满庄镇西南的龙山官庄,金光任厂长,泰安城东大梭庄弭光振任采购员,20多个回民为工人,主要生产军鞋,产品重点供给当地回民队伍,几千双军鞋和部分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工具,由金光之妻高方圃押运到本村金永增家隐藏,后来,又转运到大梭庄,1948年,移交给了渤海军区。

1937年12月31日,日寇占领泰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山东抗战第一枪在泰安境内的徂徕山打响。受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影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1938年初,金晓村、米英俊等组建了泰安回族抗日游击小组,而后这支队伍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金晓村、金光、马安才等成为队伍的重要领导。经过深入动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宗教人士等泰安回族各阶层全部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全面抗战中。

(作者系泰山学院历史学院历史系主任,中国

近现代史专业博士,讲师)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