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华章阅览 >

金川清真寺的红色记忆与传承

【字体大小】 [] [] []2021-06-29 09:55 作者:敏俊卿

金川,川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阿坝州的后花园。这里是嘉绒藏族的古老家园,也是历史上扶植东女古国复兴的沃野桃源。它位于大雪山支脉和邛崃山支脉之间,亦是全国闻名的雪梨产区,素有“雪梨之乡”的美誉。阳春三月,金川河谷延绵百余里绽放的梨花,粉妆玉琢、蔚为壮观,尽显“高原江南”的秀美。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与中国红色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曾两次驻留金川,历时14个月,是红军长征中驻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长征期间,朱德、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英、李先念、肖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到达金川。红军在此创建了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

 

金川县一角(郭永波 摄)

如今保存完好,依旧古色古香的金川老街承载着当年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老街位于龙家山下、金川河畔,走在这条街上,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深沉的历史感和庄严的使命感。红军在这里留下了13处红色革命遗址,老街由此成为当地种类最多和最为集中的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

在老街的深处,坐落着一座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清真寺——金川清真寺。据《金川县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1771)第二次金川之战时,从陕西渭南调来清军,其中有不少回民官兵。战后留住戍垦,此为移居金川县内最早的回族。”此后,前来金川经商的回族穆斯林不断增多,安家落户。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满足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求兴建了清真寺。红军长征时,这座清真寺也成为红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川清真寺(郭永波 摄)

金川清真寺大门顶上一颗五星和一弯新月相拥相依,形象地反映了红军与穆斯林结成的鱼水情深。清真寺大门右侧雕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绥靖回民独立连连部遗址”和“四川省绥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两块匾牌昭示着清真寺与红色革命的血肉联系。回民独立连成立于1935年,由120人组成,这支红色武装主要负责为红军筹集粮款。1936年春天,回民独立连在护送河东照壁山运粮队伍时遭到当地反动武装重重包围,连长马善全和其他41名回族战士壮烈牺牲。这是留存在金川回族人内心深处最难忘的一段红色记忆。

年逾八旬的杨宏渊,是老街上长大的一名地道的金川回族人,是金川清真寺管委会名誉主任、原主任,现安居成都颐享晚年。他是金川红色历史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得知我们要来采访,他提前从成都挤坐班车花一天时间回到金川,专门为我们讲述红色故事,让人既感动又心疼。

清真寺内建有“长征遗址纪念馆”和“金川回族历史文物展览馆”,分不同板块进行展示,陈列柜内还摆放着绥靖回民苏维埃政府主席、清真寺阿訇肖福桢烈士使用过的眼镜、净壶等遗物和独立连帮红军运粮时使用的木箱。杨宏渊一一向我们作了详细介绍。肖福桢,原名肖桦,成都人,1933年任江油中坝清真寺阿訇,1935年4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来到了金川,住到清真寺,以讲卧尔兹的形式动员穆斯林参加红军、支援红军,给大家讲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回民翻身解放的道理。

1935年11月,中共大金省委和苏维埃联邦政府决定成立回民委员会,以开展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工作。肖福桢任回民委员会副主任,领导当地回民苏维埃运动。他深入村寨广泛宣传红军的民族平等、尊重宗教信仰、保护宗教活动场所和帮助穷人翻身谋解放等政策和主张。同年12月初,绥靖(金川)回民苏维埃政府在金川清真寺成立,肖福桢阿訇担任主席,周学明阿訇、吴玉珊任副主席,张吉芝、李兆湘任粮食委员,许大姐任宣传委员,丁永宽任土地委员,张安珍、蔡三姐、杨四娘任妇女委员,他们均为回族。据资料显示,回民苏维埃政府仅动员参加红军的回族妇女,就有马华凤等30余人,编入了红五军团。

1936年7月,红军组成右路纵队北上,肖福桢阿訇一同前往。在行军途中,肖福桢不忘初心继续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与政策。在卓克基官寨后面,至今还遗存着肖福桢用中文和阿拉伯文书写的石刻革命标语。

8月20日,他们行至梭磨河畔时遭遇反动武装袭击,一场恶战之后,因敌众我寡战斗失利,肖福桢阿訇面临被敌人活捉的困境,但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策马跳进波涛汹涌的梭磨河中,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56岁。1983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杨宏渊的家族也是红色革命的家族,他的父亲杨

槐九,是金川的名人,历任靖化县(金川县)参议员、城厢镇镇长、商会会长,中国回教协会靖化县支会总干事。1940年,杨槐九与张百川、丁育尊、张定久等创办靖化县中阿学校,培养了大批回族优秀人才。抗战期间,杨槐九组织学生在老街上演讲,揭露日寇暴行,教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歌曲。1950年1月,为迎接靖化县和平解放,当地回族耆老在杨槐九家商议迎接解放事宜。同年10月3日,杨槐九等带领中阿学校师生到乐乌渡口欢迎人民解放军。杨宏渊参加了这些活动,记忆犹新。他还给我们唱起了小时候学校传唱的革命歌曲“走!跟着毛泽东走”“挺进!挺进!向西藏台湾向全国的蒋匪军大进军”等。杨槐九家曾是解放军九连和532团团部。1951年1月29日,靖懋暴乱,杨槐九将两名解放军伤病员藏于家中地下室,免遭土匪杀害。杨宏渊还带着我们去他的旧宅,进入地下室给我们讲述当年掩护解放军的故事。他说,父母把两名解放军小战士藏到地下室,让他每天送茶送饭送药,通风报信,最终成功地保护了解放军战士。杨宏渊谈起当年的红色革命,激情飞扬。他认为,这既是金川穆斯林昔日的光辉历史,又是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本刊记者采访杨宏渊先生(郭永波 摄)

杨宏渊说,在艰苦岁月里,金川的回族穆斯林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用血肉之躯保存了红军主力,为红色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当前要传承和弘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把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回族穆斯林的魂魄之中,代代传承。

在金川时,徐向前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先后在回族人张百川、马显华家里住过。如今,金川回族都亲切地称徐向前为“徐帅”。

张百川的孙女张世妍说,她奶奶健在时经常讲起红军的故事。她奶奶时常给徐帅等磨豆腐、浆洗衣服,徐帅的部队给他们家送盐。在他们家人眼里,徐帅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很尊重回族人的生活习惯,大家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徐帅临走时把自己用过的铜壶等留给了张世妍的爷爷。1984年,张世妍的奶奶把这把铜壶捐给了国家,现为国家二级文物。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红军教给我们的是:人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国家好的政策已经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非常感恩和知足。”

马朝寿是马显华的儿子,他给我们回忆起父辈与红军的故事。他大伯父马显清曾给红军带路去道孚县,后来在那里安了家;二伯父马显荣给红军带路去阿坝;他父亲马显华是一名阿訇,在金川清真寺报名参加了红军,曾在回民独立连担任过班长、骨干培训班班长,后因脚和腿部负伤未能跟随红军北上。马显华也是徐向前在金川的房东。据马朝寿说,徐向前在他家的时候很随和,有一次一名警卫从外面带回一条新鲜的大鱼,切成片晒在外面,徐帅有时亲自去翻鱼片,和他父亲一起聊家常。他父亲看到红军在筹备军粮,就把家里的粮食和红海椒都捐给了红军,徐帅很感慨地说:“真不愧是马海椒。”后来很多人以这个名字称呼他父亲。马显华受伤后,徐帅经常询问和关心伤情,叮嘱好好养伤,非常感人。马显荣给红军带路从阿坝回来后经常和徐帅攀谈,二人特别谈得来,给家里带来了很多欢乐。红军走后,马显华还收留了负伤红军女战士罗秀英,并以姊妹身份为掩护,保护了下来。

在金川采访,有听不完的关于回族穆斯林与红军的感人故事,马定香讲述的外祖父杨茂堂巧救红军战士的故事,马华锋讲述的刘伯承任校长在他家宅子里办红军大学的故事……

在金川期间,红军严格贯彻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回族穆斯林的信仰,保护宗教活动场所,得到穆斯林的信任、拥戴和支持。回族村寨成了红军领导机关的驻地,除徐向前住张百川、马显华家之外,独立一师师部、红军医院、红三十三军军部等,都分别设在回族人马正孝、马显忠和马绍志的家中。

马思贵是金川清真寺的阿訇,他说,传播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是作为教职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我要给当地各族穆斯林讲述红军与穆斯林血肉相连的故事,让大家弘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高举爱党爱国爱教的旗帜,走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大道,多做服务社会、益及他人的事情。历史不能被遗忘,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

清真寺内有一块匾额,刻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冯今源研究员创作的“赞金川穆斯林”:

当年追随老红军,节衣节食,募款筹粮,送子入伍, 支援长征,发展人民武装,创建革命政权,名标青史。

如今跟定共产党,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投身公益, 造福百姓,弘扬穆民精神,代治秀美山川,圆满中华。

 

本刊记者与金川穆斯林合影(编辑部 供)

我们采访时,四川省伊斯兰教协会正在金川清真寺组织穆斯林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新的长征”座谈会,红色革命、长征精神、爱国爱教、新时代……一个个字眼激动人心。

一方热土、一片真情,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指引着金川穆斯林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作者系《中国穆斯林》杂志主编、副编审)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