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普哈丁园与运河伊斯兰文化研讨会 > 前言 >

丁一:历史和现实中的普哈丁园

【字体大小】 [] [] []2015-01-29 19:55

扬州地处长江、运河交汇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2015年迎来建城2500周年。全市现有45个少数民族,2万多人口,有江苏省唯一的民族乡,两个民族村,一个波斯庄。扬州五大宗教齐全,有宗教活动场所222处,宗教教职人员753人,有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鉴真佛教学院,有国内佛教界最大的图书馆—鉴真图书馆。

扬州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初期,伊斯兰教就传入扬州。宋代,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到扬州传教,创建了仙鹤清真寺,普哈丁和其他阿拉伯传教士归真后葬于现今的普哈丁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次修缮,整体景观环境完善,墓塔、墓亭、清真寺等保存良好。2001年,普哈丁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依托大运河扬州段的保护和申遗,扬州市不断改造普哈丁园环境,打造普哈丁品牌,全面提升普哈丁园对外开放形象。2012年,专门组织政府访问团到中东地区宣传普哈丁在扬事迹,加强中阿友好交流。普哈丁园与“普哈丁来华”这一伊斯兰教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直接关联,园内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时期数十座名人志士墓,展现了持续近千年的东西方有关伊斯兰教信仰、墓葬形制等人类价值观念的交流,是研究扬州乃至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重要依据。目前,普哈丁园已经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预备名单。

中国穆斯林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千百年来,运河区域的伊斯兰教紧紧植根于中国文化,紧密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在中国获得了传承和发展。

普哈丁园与运河伊斯兰文化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中国伊斯兰教界坚守中道、远离极端,有助于打造普哈丁品牌,加快扬州伊斯兰文化园规划建设,巩固和发展中阿友好合作,共建新世纪“一带一路”。

(丁一:扬州市副市长)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