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普哈丁园与运河伊斯兰文化研讨会 > 扬州市伊斯兰教胜迹 >

中阿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普哈丁园

【字体大小】 [] [] []2015-01-29 20:34

扬州普哈丁园俗称回回堂,亦称“巴巴窑”,位于扬州古运河东畔,门额匾题“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款“乾隆丙辰重建”。普哈丁园始建于宋德佑元年(1275),明、清扩建重修。现存宋、元、明、清中外伊斯兰教先贤的古墓亭、石墓塔、碑刻、浮雕等古迹,具有中阿合璧风格的古建筑大部为清代修复重建。该园由古墓园、古清真寺和古典园林三部分组成。普哈丁园是古代中阿人民友好交往、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的典型实例,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该园一直受到中外穆斯林和学术界的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国家的悉心保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哈丁园始建于宋代,明、清扩建重修,距今逾七百年。现存宋、元、明、清古墓葬石脊、碑、浮雕。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教,创建了仙鹤清真寺,卒后葬于此。该园占地25亩,分为古墓园、古清真寺和古典园林三部分。普哈丁墓和元代阿拉伯人墓碑等文物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的宝贵资料。

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教,他在扬州十年,体恤民情,扶弱济贫,兴建著名的清真寺——仙鹤寺,因而受到官方的礼遇和百姓的拥戴。后来他去山东济宁一带传教,于德佑元年南下扬州,在所乘船只快要靠岸时辞世。根据其生前愿望,人们将他安葬在扬州新城东关河东高岗上,并建墓园以示纪念。卒后葬于此。扬州百姓按照中国尊长敬贤的礼仪为先贤筑石墓塔,竖墓碑,建墓亭,植柏树和银杏树。安葬于此的来扬州传教的国外穆斯林名贤就有宋景延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جمال الدين 今译迦玛伦丁)、明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以及中国穆斯林张忻、王鉴等先贤墓,清代抗日民族英雄左宝贵衣冠墓及众多回族爱国将领烈士墓等。

1.普哈丁墓园内的古墓、古碑、古树、古建筑

它是我国国内唯一的一座安葬穆罕默德圣裔的墓园,是国内外穆斯林敬谒先贤的圣地,是我国东南沿海汉族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罕见的、极其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又是历代伊斯兰教先贤和扬州回民的丛冢地。一言以蔽之,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的宝贵资料。

普哈丁在广大穆斯林中享有崇高威望,而尊其墓为筛海墓和先贤墓。经过几代人的口口相传,印象中的普哈丁之形象偏瘦、身高1.82米,头上的台斯塔尔(阿文:缠头布。)总是飘拂在右边,表明他时刻不忘来自故土西域,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学识渊博,精通古兰、圣训、伟嘎业。1265年(咸淳元年)6月20日,他庄严举意,踏着万里波涛,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扬州传教,下榻于南门外清真寺;卒后葬于此。普哈丁生前曾叮嘱广陵郡(扬州)太守元广恩,勿将他和他的事迹载于地方志。
普哈丁墓的道道光环,闪烁着异彩。墓为阿拉伯式建筑,墓亭呈正方形,四面砖墙的每面,各有一穹窿式拱门,内部为圆拱顶;普哈丁墓穹窿顶上面,加盖一个方亭形的筒瓦铺砌的屋顶,乃是中国传统的制式;四角方亭飞檐翅角的起翅,既不细长,也不平短,为扬州建筑的传统风格;历来人们对扬州园林景观评之以“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为一体”,殊不知,普哈丁墓亭向内收敛的凝聚力,和穹窿顶墓室向外拓展的扩展力,相互浑然一体,构成了内雄外秀的独特艺术风格。这是另一脉,这是以往研究扬州景观构成时所忽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张炘将军墓盖

在普哈丁墓园东南侧,立有嘉靖三十年(1551)张炘将军墓盖,历经风雨侵蚀,文字已不存。墓盖西为上首,是张炘墓,无疑;之东则有三种说法:一是张炘夫人墓,二是张炘十分喜爱、未出阁而夭折的孙女,三是张炘之孙张恒。
2011年5月,在昭勇将军墓盖之南,修复 3 0米长的甬道、张公神道”牌坊,散失在瘦西湖公园27年的双石羊亦回归普哈丁园内。 

张公神道牌坊上端首尾小字二行,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而难以辨认。查阅《民国江都县续志•江苏府志辑》,续志载曰: “昭毅将军参将不孝孙恒立”。于嘉靖三十年(1551)张炘之孙张恒所立。以往宣传力度不够,近两年才广为传播的明代回族抗倭寇名将张恒(?—1556)。据方志记载,嘉靖丙辰年(1556),淮扬参将张恒尽管闲赋多年,仍以保家卫国为重,挂帅抵御倭寇,冲突入阵,殊死杀敌,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血染绿扬大地。算来是在建张公神道牌坊之后的第五年。起初官府以张恒不是现任官员,而没有将其事迹向上反映。17年后,至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白其事”,上报朝廷,张老将军得以进入“崇祀报功祠,春秋与祭”。

3. 抗日民族英雄左宝贵衣冠冢

普哈丁墓南区的西首,安放着清代抗日民族英雄左宝贵衣冠冢。他一生“济贫行善,不分民族异同;除恶铲霸,不拘满蒙回汉”。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率部坚守平壤玄武门,给予日本倭寇以重大杀伤,9月15日,左宝贵遵照伊斯兰教规,先期沐浴,身着御赐黄马褂及翎顶,躬踞炮台,亲燃大炮,左右轰击,不意右臂为炮击断,左宝贵裹创再战,神色自若。两军正在酣战,忽然飞弹击中左宝贵的前胸,血流如注,倒地不起,壮烈殉国,时年57岁。而今,普哈丁园内尚存一块弥足珍贵的木质横匾,长300厘米、宽100厘米。匾中“丹心贯日”;虽有损,但字迹清晰。横匾上款竖写:“奉旨入祠”;下款仍竖写,上两行各六字并列:“‘钦赠太子少保’‘诰授建威将军’”;下一行:“谥忠壮公左”。从史料中得知,光绪帝命将左宝贵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并准许在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是当年扬州官府顺应穆斯林举意,奉旨在普哈丁墓北区建祠堂、南区立衣冠冢。

4.墓碑亭

普哈丁墓的西北角,仿“拱拜”之意建了一座亭屋,陈列着四通元代阿拉伯人的墓碑。系1927年拆除扬州南门外挡马楼时掘出,1984年移至此处。系研究早期伊斯兰教在华传播的珍贵史料。正如刘彬如阿訇本人所言:“补扬州地方志乘之不足,且可供研究伊斯兰教传布史和中阿人民友好关系史之助”。

5. 14幅石栏浮雕

迎着普哈丁园正门的是石阶甬道,可直达墓域。石阶两旁装饰有浮雕石栏。造型生动活泼,技法精致圆熟,14幅内容为吉祥图案及《天方夜谭》故事:(1)狮子戏球(2)鱼跃龙门(3)松鹤延年(4)三羊开泰(5)龙凤呈祥(6)鸳鸯戏荷(7)麒麟凤凰(8)犀牛望月(9)福禄财喜(10)龙马精神(11)欢天喜地。据考,石栏浮雕制造年代是清代以前,实为难得的精品。

6.“保墓造林”碑

1947年3月,时任中国回教协会江都县支会理事长刘彬如题“保墓造林”,一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回民墓地;二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绿化造林,实属目光远大,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郑 阳:扬州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薛 清:扬州市民族宗教局副调研员)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