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圣纪在中国 > 纪念文章 >

浅析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函

【字体大小】 [] [] []2016-03-15 13:56 文章来源:《中国穆斯林》杂志 作者:潘世昌

在先知穆罕默德宣教的23年中,留下了为数不多的信函,这些信函有写给周边国家国王的,也有写给部落的,也有和基督教部落签订的和约。遗憾的是,这些信函并没有被收进圣训集中,所以,很多穆斯林对此了解的并不多。而实际上,它所具有的历史文献价值及折射出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今天,我们重温这些信函,它带给我们的除了启迪之外,还有温暖和感动。

先知穆罕默德在承领使命之后,在短短的23年中,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铸造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把一个崇拜偶像的民族引向崇拜独一无偶的真主,之后,真理之光迅速传到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在23年的短暂岁月里,先知穆罕默德为宣教所做的工作数不胜数。这里我想向读者截取的是只是他宣教生涯中的一个细小组成部分,虽然它所占的分量不重,但它足以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的心怦然悸动。那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函。

一、信函的相关信息

先知穆罕默德迁徙到麦地那不久,便向周边的国王和部落长老发出了宣教的信函。在伊斯兰政权尚未建起坚实的基础时,先知穆罕默德便开始实施这一宣教手段,他丝毫没有考虑信函由此可能带来的压力,但从另一个侧面也恰恰凸现了先知穆罕默德使命的真实以及宣教的热忱。

在进入信函的分析之前,我想应该先说明一下几个相关的问题:

第一、众所周知,先知穆罕默德是一个文盲,他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这已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所公认的一个事实。正如他自己在圣训中所说:“我是文盲圣人,我是文盲圣人,我是文盲圣人,我被赐予了言辞的所有精妙和大典。”也就是说,本文所谈及的信函并非出自先知穆罕默德之手,而是由他口述,书记员代笔而成的。

第二、从“哈迪斯”的学术定义来讲,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函也属于“哈迪斯”的范畴,因为它毕竟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语言,尽管它的成文并非出自先知之手。但在编辑成册的著名圣训集中,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函并没有被收录进去。在《布哈里圣训集》中,我们仅见到一则先知写给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的信,该圣训不仅有信的全部内容,还有希拉克略会见艾布·苏富扬并询问他一系列关于先知的详细记录。而另一段圣训只是提到先知给波斯皇帝写了信,但并没有信的内容。除此之外,我们并未见到相关更多的记录。

依照逻辑推理,信函的内容较之其他的圣训更接近先知的本意,因为信函是由书记员马上记录下来的,而一般意义上的圣训则是由弟子们代代口传的。尽管如此,信函仍没有被作为圣训记录进几大圣训集中。幸运的是,这些信函被记载到了历史著作和圣传作品里,如:《阿拉伯书信大全》、《泰伯里历史》、《夜盲者的清晨》、《始与终》、《大全》、《伊本·赫沙姆圣传》、《哈勒比圣传》等传记作品里。但无论如何,先知给周边国王和部落派出信使这一历史事实,在圣训和史书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第三、如上所述,尽管先知向周边国王派遣信使是一个确凿的历史事实,但先知共派遣了多少信使,共发出了多少信函,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笔者在大致的整理之后,在《阿拉伯书信大全》和其他圣传里共发现了大约50多封信函。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数字。

第四、所有信件均有先知的印章,上面刻着:“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字样。据艾奈斯·本·马立克传述,先知命人给罗马人写信,或要写一封信。这时有人说:“罗马人只读盖有印章的信件。”于是,真主的使者用银子做了一枚戒指,上面刻着“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3]

这一则小事说明了先知从谏如流的宽阔胸怀,他没有拘泥于习惯或传统。先知在需要时可以加上“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字样,在不需要时,也可以坦然地抹去。我们都记得,在签署“侯代比亚和约”时,应古莱氏的要求,尽管阿里是非常的不乐意,但先知还是抹去了“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字样,对此,历史有明确的记载。这对于今天那些斤斤计较、动辄就以“异端”断人、头脑迂腐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此外,在发给各国王和部落的信函中,先知同时还创造了一种伊斯兰风格的书信体,直到今天,它仍为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沿用。即以“清真言”为开篇语,之后说明寄信人和收信人的身份,再之后是简洁的问候语。如“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是真主的仆人与使者穆罕默德致希拉克略皇帝的信。平安属于追随正道者。”

二、信函的分类、内容及意义

在笔者力所能及收集到的50多封信函中,经过认真的阅读后,笔者发现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写给国王们的信;第二类是写给部落的;第三类为与基督教或某部落签署的条约,这些条约是在通信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也在信函的范围之内。

而写给国王们的信,全部都是宣教口吻的,即呼吁或劝诫对方放弃原来的信仰,归顺伊斯兰。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先知的这一宣教策略还是有积极作用的。先知发给君王级别的人的信函共有11封,这些国王包括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和波斯皇帝克斯拉。其中直接表示信奉伊斯兰的有6位,态度暧昧但客气回信的有3位,而勃然大怒并断然拒绝信奉伊斯兰的只有2位。

埃塞俄比亚国王南迦士在回信中写道:“我作证:你是真主忠实的、证实的使者。真主的使者啊!我作证你所说的话都是真理。真主的使者,愿真主赐你平安!”

巴林国王蒙齐尔在给先知的回信中写道:“真主的使者啊,我把你的信向巴林人宣读了,他们中有人喜爱伊斯兰,激动不已,表示皈信。另外有人不喜欢伊斯兰,以我脚下的大地起誓,我定会执行你发布的命令。”

傲慢的波斯皇帝克斯拉不屑于给先知回信,他收到信后,勃然大怒,把信撕成碎片,说:“他(指穆罕默德)是我的仆人,怎么给我写这样的信呢?”先知听到克斯拉的反应后说:“真主会撕碎他的王权。”后来的历史验证了先知穆罕默德的预言的正确!强大的波斯帝国在伊斯兰大军的进攻下土崩瓦解。

科卜特皇帝穆古格斯虽然没有表明要信奉伊斯兰,但他客气地回了信,并解释了他的苦衷:“我调查了你的情况,认为你是最接近于为真主宣教的人,说话最诚实的人,如果我不是正在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国家,我肯定会第一个信奉你、响应你。我知道你就是封印的圣人,众圣的领袖,我祝你平安直到复生日。”

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的反应,从他和艾布·苏富扬的对话以及后来的回信来看,它应该认识到了先知的确是真主的使者,否则他不会给艾布·苏富扬说:“倘若我能见到他,绝对会不辞辛苦地去求见;假使我在他跟前,我必定为他洗脚。”希拉克略看了信后,在决定是否信奉之前,还是做了一番试验。他把大臣们召集到王宫中,说明阿拉伯人中出现了一位先知,如果你们想获得成功和幸福,保住你们的国土,你们当拥护这位先知!大臣们听毕,像一群受惊的野驴奔向门口。希拉克略看到此番情景,知道让他们改变信仰无望,而如果自己悍然宣布改变信仰,遭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可想而知。假如他单方面宣布信教,甚至有王位不保之虞。希拉克略肯定预料到了这一点,于是,他顺势说:“我只是想考验一下你们对信仰的忠诚程度,现在我知道了。”于是,我们在圣训或史书中没见到希拉克略改变信仰的记录。

在认真阅读了写给各国王的信件后,就信函内容应该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先知给这些国王的信件中,正如前述,以“清真言”启篇,之后申明身份,之后是问候语,然后进入主题,没有任何冗语或拐弯抹角之词。这种方式体现了先知的自信和不亢不卑:“我是真主的仆人与使者”!,尽管他面对的是位高权重的皇帝,也使得整封信透露出庄重之感。

第二、先知在信中无一例外申明了伊斯兰宣教的三个原则:信教,这是伊斯兰乐意看到的;缴纳保护税,这是对方自愿的选择,伊斯兰并不拒绝;拒绝上述两条者,只有开战。即对方有三种选择,并非像一些无根据的传言所说的,穆罕默德是一手拿经,一手拿剑用武力逼迫别人信教的。

例如他在给巴林国王的回信中这样写道:“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致巴林国王蒙齐尔:愿你平安!我赞颂真主,他独一无偶。和我们一样礼拜者,和我们一样朝向者,食用我们的宰牲者,他是穆斯林,应享真主及其使者的保护,拜火教徒愿意得到保护者,他是平安无事的,拒信正道者,应交纳丁税。”

第三、先知在给众国王发信时,并非不看对方的身份,使用千篇一律的风格,而是依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措辞,这其中也显示了先知人情味的一面。对待傲慢的国王,先知的言辞也是强硬的。如在给阿曼的两个国王的信中就有这样的话:“如果你俩皈信伊斯兰,我会委任你们为那里的长官,如果你俩拒绝,你们的王权会失去。我的战马会踏进你们的王宫,我的圣品会战胜你们的王权。”

这样的措辞是严厉的,给人的心理压力也是沉重的,但效果却十分明显,两个国王在接到信后,都皈信了伊斯兰。

对伊斯兰有过帮助的国王,比如埃塞俄比亚的南迦士,先知的语调则是温和的,这大概和他两次接纳并善待穆斯林的迁士有关。在给他的信中,先知首先阐明了基督教信奉的耶稣就是我们伊斯兰信仰的尔萨,之后温和地要求他信教,整封信充满了感情色彩,没有丝毫压力。

第四、尽管先知发给众国王的信件大都篇幅短小,但其中却也是措辞几重迂回,显示了先知高超的语言智慧。如在给希拉克略的信件中有这样的话:我号召你信奉伊斯兰,如你信奉,可得平安,你信奉吧,真主给你两倍的报酬。你如背离正教,庶民的罪就由你来承担。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来吧,让我们共同遵守一种双方认为公平的信条:我们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类为主宰,如果他们背弃这种信条,那么你们说:请你们作证我们是归顺的人”。(3∶64)

如果你信奉,可获得平安,此外真主还会给你双倍的报酬;如果你不选择正教,你的属民也会因此不选择正教,那么,他们的罪责由你承担。此处实际上是委婉的表达,即双方开战的意思,而由此产生的战败的屈辱、属民财产与生命的损失等一系列的后果,皆由你来承担,但先知并没有明确指出来,而对方对此是非常清晰的。如果上述两个结果你都不选择的话,那请你作证我们是归顺真主的人。整封信言简意赅,短短的几句话,传达出了几层意思,委婉而又不失张力。

三、信函的其他内容

周边的国王毕竟人数有限,所以,在先知所有的信函中,大部分的信函为写给签订和约的部落的。在这些信件中,先知简洁地说明了伊斯兰就是真理,其中着重强调的是礼拜和缴纳天课,尽管如此,我们看到,先知制定的规则充满了人性化色彩,也体现了先知关注民生的事实,这和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关注民生是不谋而合的。

例如,他在给凯里布部落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你们当谨守拜功、交纳天课。每五十只自由放牧的骆驼应交纳一只没有缺陷的母驼。用于驮运货物的骆驼不必交纳天课。如果是用小溪灌溉的庄稼,应交纳收成的十分之一,如果是不能灌溉的庄稼,他们不必交纳天课。真主及其使者会保证这一条约的执行。”

最后,我们必须提到的是,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先知和许多基督教部落签订了和约。先知在和约中是如何声明的,是如何执行的,而他之后的继任者又是如何执行的呢?

伊历十年,纳吉兰部落和平解放,首领乌海布和主教艾卜·哈勒斯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到麦地那。他们明确表示不愿信奉伊斯兰教,希望继续保留他们的基督教信仰,双方经过协商后,签署了一份和约。鉴于篇幅原因,笔者只能引述其中的部分文字:“纳吉兰人受到真主及其使者的保护,他们的财产、生命、土地、宗教不会受到侵犯。他们的财产不论多少,都归其主人所有,不会受到侵犯。主教仍是主教,神父仍是神父,修士仍是修士。他们不得作恶,不得为蒙昧时代的血债复仇,他们不必随军作战,不缴纳什一税。过往军队,不得踏入他们的土地。他们中有人诉讼,应不偏不倚的主持公道,归还他的权利。”这是历史真实的记载!是伊斯兰和平宣教的铁证!“宗教无强迫”的《古兰经》教导在这里得到了贯彻与实现。先知归真之后,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无一例外与纳吉兰部落续签了和约。这里,我愿意引述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与他们续签和约中的部分内容,来说明他们是如何忠实地履行和约的。

艾布·伯克尔与纳吉兰部落签订的和约,其内容与先知与他们签订的大致相似,只是加了这样一句:“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之前与他们写的条约永远有效,纳吉兰人应坚持正义,改善自身。”

阿里同样也和他们续签了和约,其中有这样的内容:“我向你们保证:我会忠实的履行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艾布·伯克尔哈里发、欧麦尔哈里发、奥斯曼哈里发所答应你们的条件,任何一位穆斯林都必须严格履行这一条约,不得欺压、侵犯他们。”

先知的信函不但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先知层次分明、措辞适当的信函背后,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先知博大的爱心,同时,也可以对伊斯兰早期的宣教的和平原则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研究所副教授)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