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贵州省伊斯兰教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伊斯兰教,以增进 “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教专项活动,着力解决全省伊斯兰教活动场所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进贵州伊斯兰教健康传承。
一、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全面从严治教
(一)强化政治学习,把牢正确方向                  
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自觉肩负起主体责任,及时组织省伊协班子成员、地方伊协负责人、教务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清真寺管委会负责人、基层代表人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从思想深处筑牢对系统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全面从严治教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激发伊斯兰教界内生动力,结合《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贵州实践五年工作规划(2023-2027年)》,把从严治教作为解决贵州省伊斯兰教领域突出问题、促进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贵州省伊斯兰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工作方案》,要求全省伊斯兰教界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教提供保障。
(二)健全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省伊协建立全面从严治教专班工作机制,把全面从严治教工作列入每年教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年初部署,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定期召开推进全面从严治教座谈会、工作调度会、专题会等进行安排部署,狠抓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面从严治教落地落细
《贵州省伊斯兰教界全面从严治教工作方案》把从严治教、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教风建设、“双通”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推动贵州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的重要举措,督促各地伊协、基层寺管会落实主体责任。
每年3月-5月是宣传发动阶段。各地通过会议传达、专题培训、讲经解经等形式,引导全省伊斯兰教界将从严治教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来抓,充分调动伊协、寺管会、教职人员和穆斯林群众积极性,压实责任。
每年6月-8月为查摆问题阶段。要求各地伊协针对各自领域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指导寺管会、教职人员逐项检视查摆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动员穆斯林群众反映亟须解决的各类问题,汇总成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
每年9月-11月为整改落实阶段。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结合从严治教目标任务,逐一抓好整改落实,并及时将好的做法、经验和有效措施转化为规章制度。注重选树全面从严治教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伊协每季度深入市县开展一次联系指导。
全面修订贵州省伊协出台的“三办法一守则”和《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办公制度》等制度,制定贵州省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人员、财务、资产、会计、档案、治安、消防、文物保护、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等九方面制度,并出台《贵州省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产生办法》,着力解决清真寺管委会长期不能按时换届的“老大难”问题,杜绝“一言堂”。
每年举办全省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培训班、在职阿訇寺管会主任培训班、宗教团体领导班子读书班和专题辅导报告会等,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落实全面从严治教要求等作为培训重要内容,邀请中国伊协负责人、专家学者和民宗干部授课,突出以学促用、示范带动,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凝聚广泛共识,为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贵州实践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形成工作合力。
三、找准平台载体,推进全面从严治教走深走实
一是持续开展崇俭戒主题教育,倡导节俭惜福、朴实无华、清净庄严等良好风尚,切实整治奢侈浪费、劳民伤财等不正之风,坚决杜绝贪大求洋、铺张奢华等现象。引导伊斯兰教界秉承俭朴理念,纠正和遏制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营造节俭惜福、朴实无华的氛围。
二是主动排查去除不符合时代进步的陈规陋习,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配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抵御极端思想渗透;妥善处理涉宗教突发事件和重要舆情,引导伊斯兰教界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防范和抵制非法组织渗透。
三是规范教职人员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相关精神,严格执行阿訇资格认定、备案、聘用有关规定,严把阿訇认定入口关,从源头上防范不合格人员进入教职人员队伍。将全面从严治教、宗教政策法规、教义教规纳入阿訇资格认定培训考核和拟聘用主要教职人员考核,纳入经文班教学课程,对未取得或丧失阿訇资格、不履行任职备案相关手续的,不得以阿訇身份从事宗教活动。常态化开展教职人员队伍的教风整顿、规范管理,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实行教风问题零容忍、一票否决制度,通过《贵州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惩戒及通报制度》《贵州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工作考核评议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寺管会成员、在任阿訇年终述职评议制度,对寺管会主任、主要教职进行年终述职评议,检视工作情况、履职能力、服务水平和穆斯林群众满意度。认真贯彻执行主要教职聘任制,依法依规加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程序,严格履行“两个备案”制度,依法依规照章推选清真寺主要教职。开展无证上岗的清理工作,对以往发证的349名教职人员进行全面清查,清退了一批不合格人员。重新发放中国伊协印制的新版“伊斯兰教教职人员证”309本,协助中国伊协完成贵州省伊斯兰教教职人员数据库建设。
四、多措并举,发挥典范引领示范
一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进示范平台建设。印发《关于开展伊斯兰教中国化贵州实践“六个一”方案》,指导各地伊协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贵州实践,每年选树一批推进中国化工作成绩突出、管理规范的中国化示范活动场所。持续深入开展“三爱”“五史”“五认同”等主题教育,每年在“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穆斯林群众举行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在省伊协办公楼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育“文化走廊”,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展板上墙宣传,组织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教育活动,引导全省伊斯兰教界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持续加强教务指导。每年制定宗教团体“八个一”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全年各季度工作目标清单,明确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与省民宗委相关业务处室联席会议研究重大事项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上会集体研究。每年召开斋月工作会议,对全省伊斯兰教界的斋月入斋、开斋时间等进行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入乡随俗,数十年来贵州没有发生任何影响教内和谐的教派之争,教务活动和谐、规范有序。
三是开展互观互学互鉴活动。鼓励支持基层有条件的伊协和清真寺积极参与创建打造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贵州实践“示范平台”“示范活动场所”建设,建成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示范平台”2个、“示范活动场所”15座,在这些示范活动场所加强法治化和规章制度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栏、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在各地伊协、清真寺开展普法宣传,植入红色文化基因;通过图文并茂、可观可感的展现形式,让大家重温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伟大牺牲和艰辛探索,教育引导穆斯林群众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持续深化“四进+N”清真寺活动。开创性地将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四进+N”活动内容,丰富开展“四进+N”进清真寺活动,把全面从严治教与开展解经、讲经交流活动有机结合,着力挖掘整理《古兰经》“圣训”中适合我国国情、时代特征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把成果融入解经讲经、讲新“卧尔兹”、教学培训等过程,探索丰富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以开展“《古兰经》诵读交流赛”“新卧尔兹演讲比赛”“经堂暨讲堂”活动等为载体,调动各地伊协、清真寺积极参与,鼓励教职人员大力弘扬以儒诠经传统,用好伊儒会通成果,讲好伊斯兰教界的爱国故事,编撰出版《贵州省新编卧尔兹演讲集》,把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贵州实践引向深入。
五是深入开展“践行中国化、过好中国年”系列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每年组织开展以“践行中国化·过好中国年”为主题的迎新春文体赛事系列活动,通过与各族群众悬挂灯笼,邀请书法名家书写春联赠群众,举办棋艺、书法展示和鉴赏活动,慰问困难群众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庆祝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新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百尺竿头思更进,千仞绝顶再攀登。未来的工作中,贵州省伊协将持续团结引领全省伊斯兰教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担起系统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全面从严治教的使命,不断开创贵州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的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