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中国穆斯林的优良传统。古今中外,人们将热爱国家与眷恋故乡家园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伊斯兰教的经训是如何教导穆斯林热爱自己祖国的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伊斯兰教的爱国理念。
一、经训教导穆斯林爱国
《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的源泉,经训中有很多内容阐释爱国,教导爱国。在爱国爱家方面,穆圣身体力行,为我们每个穆斯林树立了榜样。当年穆圣奉命在家
乡麦加传教,由于受到迫害,奉命迁往麦地那。穆圣在离开自己的故乡麦加时,满怀深情地说道:
“你是多么美好的城市啊!我多么的爱你!若非他们驱逐我,我绝不会离开你。”(提尔密济辑录)
真主知晓穆圣对家乡的眷恋,于是安慰他并许诺说:
“把《古兰经》降示给你(的主),必使你复返故乡。”(28:85)
真主造化万物,最知道人类的秉性。“爱”就是真主赋予每个人的本性。真主在《古兰经》中也描述了易卜拉欣圣人对故乡和家园的真挚情感:
“当时,易卜拉欣说:‘我的主啊!求你使这里变成安宁的地方,求你以各种粮食供给这里的居民。’” (2:126)
这便是易卜拉欣圣人所做的祈祷。他祈求真主赐予安宁、祥和,赐予那个城市丰厚的
供给。这祈祷词中传递出爱国爱家的信息,值得各个时代的穆斯林学习、继承和发扬。
穆圣迁移到了麦地那,成为了麦地那的居民,麦地那成了他的家园,于是他向真主祈祷说:“真主啊,求您使我们喜爱麦地那,就像我们喜爱麦加那样,或更甚之。”又说: “真主啊!求你为我们在方方面面赐予吉庆吧!易卜拉欣是你的使者,他为麦加向你祈福;我也是你的使者,我为麦地那向你祈福。”每次穆圣外出归来,远远望见麦地那的伍侯德山时就会指着它说:“这是伍侯德山,它爱我们,我们也爱它。”说完后他便扬鞭催马回到麦地那城。这就是真主派遣给世人的使者,他在教导我们认主、拜主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家园情怀熏陶感染着我们。
根据艾布·赛尔德传述,穆圣说:
“不感谢他人者,就不会感谢真主。”(提尔密济辑录)
由此可见,真主喜爱知恩图报之人,厌恶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徒。作为今天生活幸福的我们,更要有感恩之心,树立大局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二、爱国是与生俱来的朴素情感
爱国这种朴素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家乡的土地肥沃还是贫瘠,气候炎热还是寒冷,人们都会由衷地眷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故土。因为,这片土地养育了他和他的祖祖辈辈。从小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粮,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忘不了自己的故乡。可以说,爱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伊斯兰教鼓励人们发扬和秉持自己的天性。
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
“你应当趋向正教,[ 并谨守 ] 真主所赋予人的本性。” (30:30)
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就是顺应人的天性,并加以适度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
在我们的国家和家乡,有骨肉相连的亲人,有情同手足的朋友,有互相照应的邻里。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呢?
三、爱国是中国穆斯林的优良传统
中国穆斯林是在中华大地上世代生活的中国人。作为个体的公民,国家就是其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亡,民必为奴,中国穆斯林深谙其中道理。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中国穆斯林默默耕耘,像涓涓溪水般滋养着其生活的这片土地。但当国家和民族到了危难时刻,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勇气,立刻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为祖国献出一切,牺牲一切。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穆斯林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赤胆忠心,甚至宝贵生命,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爱国篇章。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国穆斯林的爱国热情和爱国行为空前高涨,他们保卫国家,并将爱国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实现了爱国爱教的高度统一,体现出爱国是中国穆斯林一贯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
郑和、左宝贵、王浩然、达浦生、王静斋、哈德成、庞士谦……这些中国穆斯林的先辈们遵循着主圣教导,实践着经训精神,把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穆斯林抗日英雄,不畏强敌、保家卫国,打得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著名阿訇马良骏,心怀家国,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倾心尽力。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穆斯林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弘扬伊斯兰教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传统,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无论是人的天性,还是经训教诲,抑或是中国穆斯林的优良传统,都在激励着我们穆斯林要热爱祖国。当代穆斯林,更应该秉承这一优良传统,从经训中汲取更多、更深、更广的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情怀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