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布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广袤大地从此掀开了历史新篇章。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日益现代化,从偏远闭塞到开放前沿,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组数字对比成为新疆70年巨变的注脚:195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2.31亿元,2024年突破2万亿元,实现超1600倍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提高到2024年的4.28万元和1.9万元,增长了上百倍;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今日的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团结和谐,天山南北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深入新疆考察,到两次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新疆始终牵挂。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生活着14个民族的居民。在这里,老年合唱团的歌声、孩子们清脆的诵读声,声声入耳。
2022年走进固原巷社区,习近平笑着说,能感受到社区里各民族其乐融融。“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要求为新疆维护民族团结指明了路径。
无论是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还是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对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视一以贯之。
在新疆于田县,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广为流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从当地到北京要先坐驴车,再坐汽车,然后再转乘火车。而今,得益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跨越同样的距离只要几个小时。
随着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正从中国开放的末梢走向前沿。如习近平2022年考察新疆时所言,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 刘新 摄
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础。2014年4月在喀什地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考察时,习近平曾走进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里,同乡亲们共话党中央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经济发展风风火火,“富民兴疆”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习近平的长期关注。观看少数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他指出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参观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交河故城时,习近平表示交河故城“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
中共十八大以来,交河故城、乌拉泊古城、伊犁将军府等一批批见证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文化遗产得到活化利用,历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直抵人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对系紧新疆文化认同纽带,习近平始终念兹在兹。正是“中国心、中华魂”,凝聚了70年来新疆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快来,喝奶茶了!”9月9日,在伊宁市六星街黎光大街18号,维吾尔族的阿布都苏力·库尔班坐在院子里,招呼邻居。在这个居住着13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街区,每半月都会组织一次“伊犁人的奶茶会”。景区附近停车难、如厕难、噪音扰民等问题先后在茶桌上被提出来,并被推动解决。
这是新疆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是当地团结和睦的一个缩影。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新疆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纲,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为提升治理效能,新疆大力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马背调解室”、“奶茶议事会”、“石榴籽小屋”等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新疆人民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98.52%。
新疆的稳定,是建立在法治轨道上的稳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发布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指出,新疆积极推动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新疆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截至2024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自治区地方性法规、法规性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决议决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共874件,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75件,法规性决议决定和重大事项决议决定56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积极推进民主立法,设立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2个、自治区级23个、设区的市级112个,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新疆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累计公示执法信息超50万条,开展执法监督检查2100余次。不断加强基层法治体系建设,在乡镇(街道)设立司法所,在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好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作用,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塔城市,哈尔墩社区连续多年举办“邻里节百家宴”,14个民族的居民端出各自的特色菜,共享佳肴;在尉犁县,达西村村民坚持“有馕掰开一起吃”;在阿克苏市,王三街不少商铺以“一家亲”、“心连心”为名……这样的故事遍布天山南北。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持续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向主线发力。
截至2024年,新疆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圆。
在经济建设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奔向美好生活。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赵武忠与他的维吾尔族“哥哥”木合旦·吐尔迪被称为“核桃兄弟”。俩人在二十余年中一起种植核桃,互帮互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对口援疆是促进新疆与内地之间加深交流交往、增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安排援疆资金超2000亿元,协调落地经济合作项目投资金额3万亿元,引进1.5万余家企业,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广大援疆干部人才支援新疆、奉献新疆,把新疆各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兵地融合发展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实施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联合建设哈密、准东、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高质量发展,谱写了团结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人篇章。
离海很远却联通四海 经济跑出“新疆加速度”
803.88公斤/亩!近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粮春1758”单产成绩再破全国春小麦百亩方高产纪录。
天山脚下麦收忙。 陶维明 摄
放在70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粮食总产量为110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0.97%。自治区成立以来,全区粮食总产稳步提升。2024年,全区粮食产量高达2330.2万吨。70年,新疆粮食生产实现从人力到机械化再到智能化的演变,新疆人也从吃不饱饭的困窘嬗变为“粮供全国”的自豪。
新疆不仅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贡献,还用自己的“风光”点亮万家灯火。6月10日,新疆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新疆的电能用时约0.007秒,便抵达2260公里外的重庆市渝北换流站,进而点亮巴山渝水的万家灯火。
依托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矿产资源,新疆正在全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油气产量当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疆煤外运”量从4387万吨跃升至1.4亿吨,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战略支点;“疆电外送”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新疆正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跃升,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新疆加速度”。
与农业和能源产业的涨势相媲美的是外贸的高速发展。新疆离海很远,却凭借“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联通四海。在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排队驶出。今年截至9月1日,这里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5000列。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32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
2023年,党中央确定了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今日新疆,正在锚定“五大战略定位”,以自身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生态换新颜:打卡“赛湖蓝” 沙漠成绿洲
近两年,打卡“赛湖蓝”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朋友圈的新时尚。曾经由于放牧牛羊过多,赛里木湖的草场变薄,水也浑了。2012年起,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在赛里木湖重点保护区域落地。景区草场逐渐恢复生机,湖水重新变得湛蓝。
2021年5月,赛里木湖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以来,截至8月18日,景区接待游客576.19万人次。当地不少牧民在家门口了吃上了“旅游饭”。
比治水更难的是治沙。在新疆,横亘着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约合10个海南岛面积的塔克拉玛干沙漠。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
沙漠成绿洲、荒滩变果园,通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新疆生态换新颜,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足。
70年沧桑巨变,70年成就辉煌。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的伟大实践。展望未来,活力新疆正以全新姿态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