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学最初出现于7世纪上半叶,于阿巴斯王朝前期形成体系。在此之前,对类似问题的研究还被称为“教律学”( “斐格哈”),与“教法学”( “沙里亚”)对应。而且普遍认为“教律学胜过教法学”,伊玛目艾卜·哈尼法就将自己研究信仰的书叫做《 》(《大“斐格哈”》即“大教法”)。因为前者是对安拉诫命的“理解”和“解释”,是规范穆斯林信仰的内在基础;后者则是根据上述对于安拉诫命的“理解”和“解释”而制定的具体法规,旨在规范穆斯林的外在行为。
较早出现的教义学派是盖德里耶派(反宿命论派)和贾卜利耶派(宿命论派),两派争论的焦点是真主前定和个人意志自由的关系。前者所坚持的“个人意志自由”观点被其后的穆尔太齐赖派全盘接受,捍卫真主前定绝对性的圣训派与之辩论长达三十年之久。
以罕百里为首的圣训派在与穆尔太齐赖派的斗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这种情况在哈里发穆塔瓦基勒(847-861)时期发生了变化,这时的阿巴斯王朝已经走向衰落,地方总督拥兵自重,各地起义此起彼伏,“意志自由”的思想非常不利于王朝的统治,穆尔太齐赖派的学说遂被定为“异端”,该派大部分著作被焚毁。该派学者艾什尔里(873-935)反戈一击,加入了逊尼派的阵营,以该派理性思辩为武器反对对方。与艾什尔里同时反对穆尔太齐赖派的教义学家,在中亚有撒马尔罕的马图里迪(?-944),在北非有埃及的塔哈维(约854-933),两人都是哈奈斐派的教法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哈奈斐的教义学,并且站在逊尼派的立场反对穆尔太齐赖派的教义学说。后来,艾什尔里派的教义被定为官方教义,这当然与该派教义流行在伊斯兰教的心脏地带——塞尔柱王朝的首都巴格达有关。
艾什尔里为了维护伊斯兰教信仰的纯洁性,也为了获得圣训派的认可,采取折中主义的方法揉和圣训派与穆尔太齐赖派的研究方法,用哲学思辩和逻辑推理论证教义,弥补了正统教义学的不足。尽管如此,艾什尔里派学者还是受到圣训派的指责和迫害,该派学者朱韦尼就因宣传艾什尔里派的观点,被迫逃往希贾兹。
艾什尔里学派成为一个明确的学派,其中的重要人物有巴基拉尼、伊本·福拉克、巴格达迪等学者。艾什尔里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由他的学生巴基拉尼完成的。艾卜·白克尔·穆罕默德·巴基拉尼(940?—1013年),生于伊拉克的巴士拉,长期生活在巴格达,是著名的艾什尔里学派的教义学家、雄辩家。巴基拉尼是艾什尔里学派的二号人物。有学者认为,艾什尔里教义学体系的建成,首先归功于巴基拉尼。经过他晚年时的许多作品,艾什尔里学派正式形成。伊本·福拉克(941?—1015)生于伊斯法罕,求学于巴士拉、巴格达。著有《两位导师——盖拉尼西和艾什尔里》、《教义学家列传》。巴格达迪(?—1037)是一名著名的教义学家和教法学家。一说生于波斯的尼沙布尔。著有《教派与宗派》、《宗教原理》。经过巴格达迪的努力,艾什尔里学派更加完善,比如他主要从4个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艾什尔里学派的认识观:1、宗教原理问题;2、人获得知识的可能性问题;3、知识的分类问题;4、知识的来源问题。
这期间什叶派的两大派别伊斯玛仪派和十二伊玛目派的教义已趋完善。法蒂玛王朝占领埃及后,修建了艾资哈尔清真寺并附设大学,培养宣教人员,派往各地宣传伊斯玛仪派的教义。圣训派僵化的教义受到什叶派教义强有力的冲击,这就要求圣训派的学者回应什叶派在教义学领域的挑战。艾什尔里派的教义填补了圣训派在教义学方面的空白,扼制了什叶派教义传播的势头,而且艾什尔里派重视经训,以理性论证经训,满足了穆斯林大众的信仰要求,也迫使圣训派学者接受了艾什尔里派的教义学。
塞尔柱王朝建立后,王朝首相尼查姆·穆勒克正式宣布艾什尔里派的教义为官方信仰,有力推动了逊尼派教义学的发展。逊尼派教义学的进一步完善是由“伊斯兰教权威”安萨里完成的。安萨里是艾什尔里派学者楚瓦伊尼的学生,后又随苏非派大师法尔马基学习苏非理论。1091年,受聘于巴格达尼查姆学院(或叫尼采米亚大学),教授教义学、教法学和哲学。他学识渊博,讲解精辟,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当时伊斯兰世界公认的教义学大师。安萨里一度曾是一位怀疑论者,后来因为“真主注入他心中的光芒”,而成为维护正统信仰的教义学大家。他最大的贡献是使逊尼派教义与苏非派神秘主义以及“凯拉姆派”思辨教义相结合,在逊尼派信仰中搀入了强调内省和直觉等苏非派的观点,使逊尼派教义更趋完善。后辈教义学家只是对他的理论进行注解和阐释,再没有人突破他的教义学理论体系。
14世纪,以伊本·泰米叶为首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伊斯兰教信仰长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等异端邪说的影响,背离了《古兰经》和圣训,提出要净化伊斯兰教,回到穆圣和先贤的纯正信仰上去。这一思想对后世“瓦哈比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没有撼动安萨里“伊斯兰教权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