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热点 >

蒋坚永:加强宗教对话 汇聚宗教智慧

【字体大小】 [] [] []2015-11-17 15:55

——在伊斯兰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

今天,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伊斯兰教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今天来参会的,有伊斯兰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世界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各大文明体在文化、科技、农业、宗教等广泛领域的交流中,不断丰富内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高尚理念和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这不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为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搭建重要平台,必将为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

丝绸之路既是一条经济互通的商业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还是一条宗教传播的信仰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了欧亚通道,开启了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与交融,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汇聚了不同宗教的智慧与贡献。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借此踏足而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和道教亦沿此西去,丰富了“一路一带”沿线各民族的精神生活,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交往。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发挥着文明对话、经济交流、情感联络的大动脉、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今天,这条路应该更畅通、作用应该更凸显。宗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实现互联互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金融融通、民心相通。要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这既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生动阐释,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下面我就伊斯兰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服务大局,按照国家的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伊斯兰教界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调动和凝聚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智慧与力量,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服务国家建设大局。要支持和鼓励伊斯兰教发扬两世吉庆的优良传统,引导穆斯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通过勤劳致富、合法经营来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二是坚持中国化的正确方向,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要坚持中国化的正确方向。这既是对宗教在中国传承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宗教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大家知道,伊斯兰教在中国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本土化和中国化的进程。明末清初,以儒诠经运动,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阐释伊斯兰教经训,向民众介绍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礼仪等,使外来的伊斯兰教不仅最终植根于中国,而且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并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流融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和兼容并蓄为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爱国爱教既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思想和主张,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更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伊斯兰教强调“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要求穆斯林要把热爱自己的祖国升华为自己的信仰,并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谱写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深入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伊斯兰教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宣传伊斯兰教爱国人士的典型事迹,讲好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承发展的中国好故事,唱响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中国好声音,使伊斯兰教界人士和各族穆斯林群众沐浴在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伊斯兰教优秀文化之中。新疆著名爱国伊斯兰教人士包尔汉曾说“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祖国”,这是穆斯林爱国爱教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传承。

三是加强对话交流,促进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互鉴合作。中华文明是东亚地区主要文明形态,伊斯兰文明是西亚、中亚以及南亚、东南亚的基本文明形态。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有许多共通之处,中国的中庸之道,与伊斯兰教提倡的中道思想是一致的,加强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对话交流,有利于加强相互学习和借鉴。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与爱教的统一,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持“国法大于教法”、维护法律尊严;坚持团结进步、反对分裂倒退等等。这些文化积淀和优良传统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宝贵财富,是近百年来广大伊斯兰教界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也将是我国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交流与对话,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尊重和信任的重要途径,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要积极搭建宗教文化互鉴对话平台,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交流访问、学术研讨、举办文化展演活动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推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与对话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伊斯兰组织、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交流合作,既主动了解外情,也主动介绍中国伊斯兰文化的魅力和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交流分享经学思想建设、宗教人才培养、抵制极端主义、教育引导信众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通过倡导中道、理性、宽容的思想,鼓励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之间的沟通互鉴,增进信教群众理解互信,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合力消除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共同应对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带来的威胁,共同应对世界文明发展面临的挑战,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要坚守中正之道,发挥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正能量。《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把中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致中和”思想相结合,成就了中国伊斯兰教温和、理性、包容的可贵品格。要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界开展研究和教务交流活动,倡导各国穆斯林群众,用中道思想完美信仰,用中道精神规范行为,用中道力量抵御极端,用中道品质展示风采,深入阐释伊斯兰教中道思想,总结中国伊斯兰教中道传统,把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的精神贯穿于解经、讲经和学经之中,引领穆斯林群众成为中道思想的践行者、中道价值的传承者和中道精神的弘扬者,让民众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伊斯兰教和平、中道、仁慈、宽容的真精神,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中正之话、行中正之事、做中正之人。教育引导穆斯林群众践行伊斯兰教“两世吉庆”思想主张,积极投身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正义事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的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