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热点 >

学习:习近平的民族观

【字体大小】 [] [] []2017-03-20 16:20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新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1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出席了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与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们欢聚一堂,共庆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一直以来,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在习近平看来,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习近平的民族观

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问题自古以来便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近年来,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以及暴恐案件的接连发生,使民族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洞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赴湘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延边等民族地区考察调研时,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发表的讲话中,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前瞻性的新认识、新观念、新思想,必将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的民族观,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乃至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基础。

图为:2014年5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1.民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早在1989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就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问题进行过具体的思考,并撰写成《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文,收录在之后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在该文中,习近平阐述到,“民族问题有相当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民族问题处理得不好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政局的不稳。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2013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在给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014年1月,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图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 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我国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稳固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9月28日至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在这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着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一判断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帮助我们将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看得更加清楚。

图为: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3.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各民族团结稳定、和睦相处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大局,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的审议时同贵州少数民族女代表、女委员交谈。

4.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民族工作不断前进的政治保障。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民族工作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特别需要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2014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新疆调研时指出,“要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坚持把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行动坚决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新标准:“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优秀的要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

图为: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道路自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中国民族事业应该走什么道路,是否要照搬西方模式?这是一段时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对此,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法律、基本制度以及体制机制,就是要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讲话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涵盖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两个共同”主题、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等方面。

习近平同志的这一重大论断,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全局最核心、最根本的道路问题,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经验的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走下去。

图为: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6. 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仍然相对滞后。要增强民族团结,就要努力去除这一障碍。在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习近平同志思考颇多,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一是民族地区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针对一些地方的民族工作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习近平同志鲜明指出民族工作见物更要见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要促进各民族跨区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向东部和内地城市流动,内地人口向民族地区及不同民族之间大规模流动,这一新形势要求我们更新理念,积极促进。在2014年5月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在2014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带动了民族地区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也存在“三个不适应”:进城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城市的生活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对他们的某些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等都不能很好适应。他强调,要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能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要持欢迎的心态。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始终追求着团结统一,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何谓“多元一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形象地描述,“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一直以来,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解决民族问题,既要解决好物质方面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发展也只有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才能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温暖。同时,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代表团强调“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正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族工作的高瞻远瞩。

“事成于和睦,力量生于团结。”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历史。“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