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弘扬丝路精神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字体大小】 [] [] []2017-05-25 15:05 文章来源:宗教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杨发明

 5月14日至15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正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与各国一道,热情携手、共襄盛举,开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高峰论坛上发表的《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再次为世界发展描绘了崭新的愿景,论述了为世界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并深刻阐释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历史上,穆斯林既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力量,又是丝路精神的重要创造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穆斯林应肩负神圣使命,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全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用和平合作的精神传播友谊

和平是伊斯兰教的本意和核心理念。《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不要跟随恶魔的步伐,他确是你们的明敌。”教导穆斯林热爱和平、崇尚和平、践行和平。

唐、宋、元时期,穆斯林旅行家、使节、商人、传教士沿着古老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华大地,宣扬和平、撒播友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著名的回族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历经漫长的28年时间,7次远洋航海,历经亚非30余国,不仅完成了人类航海史上伟大的历史壮举,而且把中国与沿路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向了历史高峰。他们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文化,宣扬中华文化、促成商贸合作、传播和平友谊、重振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千古佳话,成为协和万邦的和平之旅、友谊之旅。习近平主席说:“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穆斯林出国朝觐、经商、学习、工作和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他们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代“丝路人”的重要成员。在对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个人交往中,要继承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广泛撒播友谊的种子,深入推进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相遇相知的人心基础。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到,当今中东地区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全球极端暴恐事件频发。中国穆斯林有责任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用先辈凝结的中国智慧反哺世界,传达和平、合作的精神理念,坚持公道正义,反对极端恐怖,用友谊化解矛盾,用合作化解对抗,建设和平的“一带一路”。

用开放包容的精神济世利人

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在开始做事情之前,都要诵念“太斯米”,意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既希望穆斯林认知真主仁慈的属性,又希望践行仁爱的精神。《古兰经》说:“我的慈爱是包罗万象的。”这段经文要求穆斯林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认识世界和万物。先知穆罕默德警示说:“谁不仁爱他人,他也得不到仁爱。”仁慈的精神既蕴涵了穆斯林的为人之本,又反映了穆斯林的处世之道。

历史上,阿拉伯“智慧宫”开展的百年翻译运动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启蒙,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进,都是穆斯林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对开放包容、宽容仁爱精神的全面弘扬和具体实践。开放包容的结果是更高层次的创新与进步。没有开放包容,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就无法传到西方惠及世界,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也无法带入中国共享华夏。今天,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更加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毋庸置疑,只有开放包容,人类才能和平共处,并实现共存与发展。

习近平主席说:“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今天,穆斯林应该是相互尊重壮丽诗篇的续写者、共同发展美好画卷的再绘者。这就要求穆斯林拥有全球视野,以更加开放的大胸怀、大格局审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尊重、包容不同文明、宗教和信众,特别是要重振历史上穆斯林具有传统优势的科技、建筑、天文、艺术、医学等领域的雄姿,在促进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做出建树,建设开放的“一带一路”。

用互学互鉴的精神推动对话

《古兰经》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经文要求穆斯林在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中,吸收丰富的滋养。我们知道,古代丝绸之路既是商贸之路,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互学互鉴之路。沿着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交汇,推动了人类文明之间深层次的互学互鉴。习近平主席说:“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人类由不同的民族构成,不同民族的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灿烂多姿的多元图景。正如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一样,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珍贵资源。因为多样性意味着我们交流互鉴、平等对话的机会和空间。元代以来,回族先贤深入推动伊斯兰文明与中华传统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为伊斯兰文明融入儒家的价值理念,而且为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解范式,进而凝聚成文明对话的中国智慧。今天,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穆斯林先贤在我国成功推动的文明对话模式将成为不同文明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重要借鉴。明清之际的刘智等穆斯林先贤大多是学通四教(伊、儒、释、道),且精通汉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这正应了缪勒的名言:“只懂一种宗教,其实不懂宗教。”

回归现实,造成当今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之间的矛盾与对抗。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民族、国家乃至文明之间的和平。这也成为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各地伊协组织要积极搭建对外人文交往的新平台。通过友好交往、举办国际研讨会、文化展演等活动,深入推动不同国家伊斯兰教之间、伊斯兰教与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化解伊斯兰教内部和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间的误解、偏见与冲突。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也要积极推动不同层次的文明对话,彰显互学互鉴的精神,取长补短、友爱互信,建设文明的“一带一路”。

用互利共赢的精神创造繁荣

《古兰经》说:“你们应当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应当分舍他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报酬。”先知穆罕默德说:“谁对你们行善,就应当回报;如不能,就为他祈祷,以便你们明白你们回报了。”上述经训教导穆斯林要行善分享,追求互利共赢。

习近平主席说:“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商贸大通道上,商品流动、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创造了东西方的大发展、大繁荣。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长安、酒泉、敦煌、阿拉木图、撒马尔罕等繁华重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宁波、泉州、广州、吉达、亚历山大等繁荣古港。繁荣的背后是穆斯林商人等筚路蓝缕的身影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互利才能实现共赢。然而,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曾经作为全球化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反向而行,掀起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经济全球化蒙上了阴影。可喜的是,国内外穆斯林商人热忱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成为新丝路上经贸往来的重要力量。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穆斯林商人推动的国际商贸往来,大多集中于小商品、餐饮服务等行业,这就需要穆斯林商人创新发展,走产业化之路,在产业合作和大项目建设中有大作为,建设繁荣的“一带一路”。

丝路绵延连山海,与时偕行聚人心。沿着“一带一路”这条命运休戚与共、梦想相连相通的大道,穆斯林要与世界各方携手前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助力和平发展的薪火代代相传。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