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中国穆斯林》创刊60周年纪念专题 > 憧憬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字体大小】 [] [] []2018-03-09 13:14 作者:熊 至 则 青

我们与《中国穆斯林》杂志真正的接触是得益于“伊斯兰研究译介”栏目。尚在燕园求学时,几位向往伊斯兰研究的同窗开始收集、翻译伊斯兰研究领域第一流的研究论文,稍有所得之后,为方便彼此分享、批评、探讨,凭着一点儿书生意气,草创伊斯兰评论网站,希望能够在此平台上与更多的学者、求学者共同学习。抱着这样的一点儿小期待,我们将这一网站推荐给《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部,没有想到居然得到杂志的赞赏和青睐,特辟伊斯兰研究译介一栏,让我们这些习作得以正式发表,从而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国际伊斯兰研究动态,与更多的读者交流、探讨伊斯兰研究之问题。

了解国际伊斯兰研究动态,是我们进行伊斯兰研究的必要条件。于是,针对栏目的主题,我们更加细致地甄选了文章,对译文反复进行修改校对,希望能以我们的努力更好地呈现伊斯兰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成果。国际伊斯兰研究尤其是西方国家伊斯兰的研究是几个世纪以来智识积累的成果,他们为伊斯兰的图书馆增添了文献和著述,从文本到翻译,从注释到研究,为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探索者和研究者提供观察和借鉴。西方学者从12世纪就开始了对伊斯兰世界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以及其他相互联系的东方语言手抄本的收集、整理和注释;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学者更是对伊斯兰教与穆斯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进行全面的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出发点不尽相同,甚至在更多时候是为了与伊斯兰文明相抗衡甚至压倒对方,但其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与分析能力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到19世纪,西方学者已经在伊斯兰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他们为穆斯林的手抄本做详实的注释、编目,出版杂志,建立相关学会,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他们经过几百年的时间积累的历史资料、研究路径等学术资源对于国内研究者而言是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有机会能够分享这笔财富,如果能够通过我辈持之以恒地将这些成果中的精华译介给国人,其意义对于国内的研究者、读者以及每一位关注伊斯兰文化的人是不言而喻的,对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意义更是不可估量的。

翻译的本质是分享,开辟此专栏的目的不仅在于分享具体的学术研究成果,更旨在促发译者与读者在知识视域层面的共情。“凡一种文化,值此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受之苦痛亦愈甚。”文化衰落之痛之于陈寅恪、王国维,想必若干有识穆斯林青年也未尝不曾感同身受。今日伊斯兰文化之处境虽未必如那般衰颓,但它所遭遇的智识挑战自18世纪末拿破仑登陆埃及起便有增无减,而且愈发强劲。持续的战乱,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动荡破坏了很多穆斯林国家智识传承、思想交流和学术研究所依赖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与此同时,伊斯兰研究在西方日益繁盛。欧洲的东方学研究传统在数百年间的积累和自身反思之中不断蜕变、精进,一方面通过与一系列新的学科和研究进路的密切互动而形成了愈发庞大精细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对稿本、抄本的收集整理、校勘编订、翻译注释,以及各类辞书、词典等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为其他各类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各类研究工作能够遵循学术积累的规律和规范为作为整体的学术共同体增添荣光。在这样一个共同体内,研究者们不以思想家、著名学者、大师自居,他们更多地将自己视为工匠,致力于溯寻、爬梳、审视和反思,尽其所能地扩充人类知识的范围并加固其可靠性,力图使每一个论点都有明晰的证据链支撑,每一个理论都力求融贯而富有解释力,并且随时向竞争性的理论和证据开放,不因自身的立场和情感而强行赋予结论以必然性,也不因与学术求真事业无关的外力之胁迫而随波逐流。以此为理想的现代学术体制,战后又在美国迎来了更进一步的繁盛,其中就包括伊斯兰研究以及与它相关的其他各个学科的极大发展。

现如今,得益于东方学研究传统、现当代学术体制以及众多因为各种原因移民欧美的研究者的贡献,英语、法语、德语学界代表了伊斯兰研究相关领域的国际水准,不断扩充着全世界读者对包括其宗教、历史、哲学、科学等各个面向的伊斯兰文明之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些研究又反哺了那些至今仍陷于政治经济文化泥潭的穆斯林国家及社会,为阵痛之中的社会变革提供着公共的智识资源。之所以说这一类严谨规范的学术成果是公共开放的智识资源,一方面在于上述提到的学术研究工作的职业规范和专业特性,另一方面在于任何理智健全的人都潜在地能够凭借其理性来理解这些知识;而这种潜能的实现离不开连贯渐进、专业有序的公共教育和坚持不懈的自我启蒙,以及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互动。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致力于砥砺各自理性思辨的能力,积累更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学习如何通过理性的言说和实践来参与公共事务。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公共性在很多国家和社会中都仍然是薄弱的,甚至是缺失的。

开辟这样一个翻译专栏,自然没有如此宏大的雄心要改善所有这些现实,只图能略尽绵薄之力。通过译介国际一流的伊斯兰研究工作来展示专业的学术研究,为改善文化处境、培育茁壮而富有理性的公共社会空间所能做出的贡献,以至于唤起更多的同理之心,了解为何国人在当前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伊斯兰研究相关领域,对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共同体参与乏力、贡献不足的原因,思考如何才能通过富有公共性的智识资源来拓宽加深国人对伊斯兰文明的理解,促进多元群体之间真正的相互理解和彼此欣赏。如果通过我们的译介,甚至能激励若干青年立志于学,便实在是功莫大焉了。

该专栏自2015年开辟以来,所刊载文章尽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实为我辈之幸。《中国穆斯林》杂志眼光长远,心纯意正,甘为伊斯兰研究之学术进步修石铺路,诸以学报国者皆初心有望矣。至此《中国穆斯林》创刊60周年之际,愿以一二所学秉持研究之志,以心选文,以精译文,以馈读者,以贺华诞。

(作者熊至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则青系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