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友好交往 > 世界伊斯兰教概况 >

阿拉伯国家概况

【字体大小】 [] [] []2012-06-22 15:30

埃及

埃及历史悠久,公元前3200年就出现奴隶制的统一国家。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埃及曾多次遭受外来入侵,先后被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所征服。19世纪末,埃及被英军占领,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掌握了国家政权,结束了外国人统治埃及的历史。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宣布成立,1971年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6%为沙漠。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1350公里,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阿尔及利亚

位于非洲西北部,北邻地中海,东邻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阿尔及利亚全境大致以东西向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为界;泰勒阿特拉斯山脉以北为地中海岸的滨海平原;两山脉之间为高原地区;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以南属撒哈拉大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85%。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每年8月最热,最高气温29℃, 最低气温22℃;1月最冷,最高气温15℃,最低气温9℃。年降水量1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终年不雨。

人口:2980.11万(1998年普查),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20%。少数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图阿雷格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穆斯林占人口的99. 9%,全部属逊尼派。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于公元七世纪隶属阿拉伯帝国。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1820年,英国入侵波斯湾地区,强迫海湾7个阿拉伯酋长国缔结“永久休战条约”,称为“特鲁西尔阿曼”(意为“休战的阿曼”)。此后该地区逐步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海湾诸酋长国之间签订的所有的条约于同年年底终止。同年12月2日,阿布扎比、迪拜、沙迦、乌姆盖万、阿治曼、富查伊拉6个酋长国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2年2月11日,哈伊马角酋长国加入阿联酋。

阿联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据阿联酋通讯社2000年7月1日报道,截止1999年底,阿联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78亿桶,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4%,居世界第三位。天然气储量为5.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国民经济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为主。石油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5%以上。

阿曼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称马肯,意为矿产之国。公元前2000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1649年曾被葡萄牙统治。1742年波斯人侵入。1749年,艾哈迈德·伊本·赛义德赶走波斯人,建立了赛义德王朝。19世纪初英迫使阿曼接受奴役性条约,控制阿贸易。

20世纪初,山区部落起义,成立了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并向马斯喀特进攻。1920年英国和马斯喀特同阿曼教长国签订了“西卜条约”,承认教长国独立。阿曼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49年英国控制了布赖米绿洲地区石油勘探和开采权,加利布教长发动了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前苏丹泰木尔统一阿全境,建立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执政,同年8月9日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20世纪60年代始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近7.2亿吨,天然气储量33.4万亿立方英尺。煤储量约3600万吨,金矿储量约1182万吨,铜储量约2000万吨,铬100万吨。还有银及优质石灰石等,水产资源丰富。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目前仍以石油开采为主,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的戈壁、沙漠地区。工业项目主要为石油化工、炼铁、化肥等。约4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渔业。全国可耕地101350公顷,已耕地61500公顷,主要种植椰枣、柠檬、香蕉等水果和蔬菜。粮食作物以小麦、大麦、高粱为主,不能自给。渔业是阿曼的传统产业,是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给有余。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北部。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东邻叙利亚、约旦、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界,南端的一角临亚喀巴湾,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198公里。西部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较平坦,东部为约旦河谷地、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萨马里山和朱迪山贯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为全国最高峰。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南北雨量悬殊,最北部平均降水量900毫米,最南部仅50毫米左右。

1947年分治前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第181号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的阿拉伯领土面积为1.15万多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全部占领。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巴民族权力机构已经在加沙地带60%和约旦河西岸42.9%的土地上实行完全自治,巴控制的实际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巴林

公元前3000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占领。1602-1782年处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1783年赶走波斯人,宣布独立。1820年英国人入侵,强迫其签订波斯湾总和平条约。1880年和1892年英国又先后迫其签订政治、军事条约,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33年英国攫取了巴林石油开采权。1957年11月,英政府声明巴林是“英国保护下的独立酋长国”。1971年3月英国宣布,英同波斯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在同年年底终止。1971年8月14日,巴林获得完全独立。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长国改国名为“巴林王国”,国家元首埃米儿改称为国王。巴林人口69万(2001年)。

巴林人占人口总数的66%,其他为印度、巴勒斯坦、孟加拉国、伊朗、菲律宾和阿曼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75%。巴林是海湾地区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石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占政府收入和公共支出的一半以上。

吉布提

殖民主义者入侵前,境内由若干分散的苏丹王统治。从19世纪50年代起,法国开始入侵。1888年占领全境。1896年成立法属索马里。1946年为法国海外领地之一,由法国派总督直接统治。1967年给予它以“实际上的自治”地位。1977年6月27日宣告独立,成立共和国。1981年政府取缔所有反对党,只承认执政党为合法政党。1987年4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古莱德蝉联总统。1991年吉布提政局较为动荡。1992年开放党禁,实行政党自由、新闻自由。1994年12月26日,吉政府与叛军正式签署了和平与民族和解协议。叛军放弃武装斗争,成为合法政党,吉内战结束。

吉布提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95%以上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依靠进口,80%以上的发展资金仰赖外援。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主要是港口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1年,吉政府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计划2001-2010》,重点加强经济自由化和对外开放;减少财政赤字,控制通货膨胀,保证足够外汇储备,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私营经济发展;加强环保和国土整治;扩大就业;大力吸引外资,将吉港口和机场的经营管理权转让给沙特阿拉伯的迪拜港。2002年吉经济形势有所改善,拖欠公务员的工资逐渐还清,主要得益于法国和美国对吉援助增加、以及港口和相关服务业收入的增长。但经济仍然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投资不足,严重依赖外援。

卡塔尔

公元七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入侵。1555年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遭土耳其统治200多年。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82年英国入侵,并于1916年强迫卡塔尔酋长接受奴役性条约,卡变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次大战后,美势力渗入。1971年3月,英国宣布同海湾诸酋长国签订的所有条约于同年年底终止。1971年9月1日,卡塔尔宣布独立。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海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55—58公里。与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相邻,北面隔波斯湾与科威特和伊拉克遥遥相望。全境多平原与沙漠,西部地势略高。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沿岸潮湿。四季不很明显。国土面积虽然仅有约1.14万平方公里,却有约550公里的海岸线,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科摩罗

西方殖民者入侵前,长期由阿拉伯苏丹进行统治。1841年法国侵入马约特岛。1886年其他三岛也处于法国势力控制下。1912年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1914年划归法国驻马达加斯加殖民当局管辖。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61年通过议会投票取得内部自治。1973年与法国签订协定,法国被迫承认科摩罗独立。1975年7月6日,科摩罗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独立。阿卜杜拉出任第一任总统。1975年8月3日原自治政府工程部长阿里·萨利赫等人发动政变,1976年1月萨利赫当选为总统,1978年5月,萨利赫政权被推翻,阿卜杜拉又当选总统,同年10月22日,改国名为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1990年赛义德·乔哈尔当选总统。2001年12月23日更名为科摩罗联盟。

科摩罗人口65万。主要由阿拉伯人后裔、卡夫族、马高尼族、乌阿马查族和萨卡拉瓦族组成。通用科摩罗语,官方语言为科摩罗语、法语和阿拉伯语。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科威特

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志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迁移到科威特,1756年取得统治权,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了英科秘密协定,英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科成立了以酋长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1960年从英国人手里先后接管了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出兵侵吞,并由此而引发了海湾战争。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等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本土。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原油总储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石油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出口创汇的95%。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包括农、渔业0.4%,制造业13.3%,电气、水0.1%,建筑业2.7%,批发、零售6.3%,餐饮旅馆业0.8%,运输、仓储和通讯4.6%,金融4%,保险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7.3%,社区社会服务22.4%等)。近年来,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工业以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为主。目前科在OPEC中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60万桶。到2011年,科威特的原油日加工能力将从目前的93万桶大幅提高到140万桶。

黎巴嫩

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等统治。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黎巴嫩人口400万(2000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和英语。居民约54%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

利比亚

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利比亚人口622万(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 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毛里塔尼亚

公元前11世纪以前,毛里塔尼亚是古代商队从南摩洛哥到达尼日尔河的主要通道。公元前2世纪臣服罗马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摩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言文学,逐步阿拉伯化,并建立过封建王朝。15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被划入“法属西非洲”,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1960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1987-1989年,毛分阶段完成了大区、省级和乡镇三级市政委员会的直接选举。1990年12月又一次性地举行了全国省、县、市三级市政选举。1991年6月12日,塔亚颁布了新的宪法草案,并于7月12日通过。主要内容是:实行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六年,可连选连任。建立议会制和多党制。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北部与阿尔及利亚和西撒哈拉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马里交界,南部与塞内加尔相邻。西临大西洋,海岸线长754公里。3/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

摩洛哥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前15世纪起受腓尼基支配。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受罗马帝国统治,6世纪被拜占庭帝国占领。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公元788年建立第一个阿拉伯王国。此后经过多次王朝更替,柏柏尔人建立的阿尔摩拉维德王朝最为强盛。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40年,哈桑二世国王是该王朝的第21位君主。从15世纪起,西方列强先后入侵。1904年10月法国和西班牙签订瓜分在摩势力范围的协定。1912年3月30日沦为法国保护国,同年11月27日,法国同西班牙签订《马德里条约》,摩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伊夫尼等地区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21年2月,摩北部里夫地区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924年成立“里夫部落联邦共和国”后遭法、西联军的残酷镇压。1947年摩苏丹穆罕默德五世要求独立,改变保护制度。1953年8月法国废黜穆罕默德五世,另立阿拉法为苏丹。1955年11月法国被迫同意穆罕默德五世复位。1956年3月2日法国承认摩洛哥独立,同年4月7日西班牙也承认摩洛哥独立,放弃它在摩洛哥的保护地。1957年8月14日正式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1961年2月穆罕默德五世逝世,3月其子穆莱·哈桑王储继位,称哈桑二世。哈桑二世在平息了1971年和1972年两次政变后,经过与各党派的多次对话和协商,于1977年通过选举组成由主要政党参加的议会(代表院)和政府,近年来摩国内政局比较平稳。1999年7月23日哈桑二世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西迪·穆罕默德继承王位,称穆罕默德六世。

沙特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公元16世纪,阿拉伯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公元19世纪,英国入侵,并把这片土地分为汉志和内志两部分。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兼并汉志,随后逐渐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于1932年9月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沙特阿拉伯”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为平原。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沙特人口2267万(2004年),其中外籍人口约占3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约占15%。

苏丹

19世纪初埃及侵占苏丹。19世纪70年代,英国始向苏丹扩张。1881年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苏丹人民反抗英、埃入侵,1885年建立马赫迪王国。1898年英国重占苏丹。1899年由英、埃“共管”。1951年埃及废除“共管”协定。1953年英、埃达成苏丹自决的协议。1953年成立自治政府,1956年1月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69年尼迈里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达哈卜军事政变上台,改国名为苏丹共和国。1986年苏丹举行大选,萨迪克·马赫迪出任总理。1989年6月30日,巴希尔军事政变上台,成立“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1993年10月,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解散,巴希尔改任总统,并在1996年3月和2000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连任。

苏丹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基础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巴希尔政府执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经改措施,苏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未摆脱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苏列为无力偿债和不宜提供贷款的国家,并于1993年8月停止其会员国的投票权。为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政府于1993和1996年分别发布新经济法规,一方面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市场经济,鼓励外国投资,发展农业,促进出口,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私有化进程。1997年,苏政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实行财经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公共开支,限制依赖银行借贷开支比例,减少货币发行量,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利用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复苏,通胀率和赤字均明显下降,经济状况趋向好转,成为黑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

索马里

13世纪时曾建立过封建帝国。从1840年开始,英、意、法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和瓜分索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意先后被迫于1960年同意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两地在同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1969年10月21日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1976年7月成立“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并接管最高革命委员会的全部权力,同月西亚德任总统。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界吉布提。海岸线长3200公里。东部沿海为平原,沿岸多沙丘;亚丁湾沿岸低地为吉班平原;中部为高原;北部多山;西南部为草原、半沙漠和沙漠。苏拉德山海拔2408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索马里人口1040万(2004年估计)。绝大部分是闪含语系的索马里人。萨马勒族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突尼斯

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3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开始阿拉伯化。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1955年法被迫同意实行内部自治。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同时任命哈比卜·布尔吉巴为第一任总统。1959年11月布尔吉巴在首次普选中当选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接替布尔吉巴任共和国总统。

突尼斯人口991.0872万(2004年4月底)。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主要是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

叙利亚

叙利亚有四千多年历史。公元前3000年就有原始的城邦国家存在。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叙利亚。公元前64年被古罗马人占领。7世纪末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11世纪欧洲十字军入侵。13世纪末起受埃及马姆鲁克王朝统治。从16世纪初起被奥斯曼帝国并吞达400年之久。1920年4月,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和法国的“自由法兰西军”一同开入叙利亚。1941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独立。1943年8月叙成立自已的政府,1946年4月,法国和英国军队被迫撤走,叙利亚取得全部独立,建立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58年2月1日,叙利亚和埃及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28日,叙利亚脱离阿联,并重新建立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叙利亚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岩盐、沥青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工业基础薄弱,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只有几十年历史。现有工业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和水电工业。开掘工业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大理石等。加工工业主要有纺织、食品、皮革、化工、水泥、烟草等。叙利亚拥有著名的考古遗址,避暑胜地。这些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大批旅游者。叙利亚是中东一些国家出入地中海的走廊,陆、海、空运输比较发达。在大马士革东北245公里处,有一个被誉为“沙漠中的新娘”的台德木尔城遗址。它是公元2—3世纪联结中国与西亚、欧洲商道和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

也门

也门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525年,先后建立麦因、萨巴和赫米叶尔三个王朝。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初葡萄牙人侵入,1789年英国占领了属也门的丕林岛,1839年又占领了亚丁。1863—1882年英先后吞并哈达拉毛等30多尔酋长领地,组成“亚丁保护地”,将也门南方的大部分领土分割出来。1918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也门建立了独立的穆塔瓦基利亚王国,成为阿拉伯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国家。1934年,也门王国在同沙特阿拉伯王室的战争中失败,英国乘机迫使其签署不平等条约,承认英国对南部也门的占领,也门被正式分割为南北两方。1959—1963年英国先后将也门南部的六个苏丹国拼凑成“南阿拉伯联邦”,后“亚丁保地”宣布加入。1963年南部人民在“民主阵线”领导下,举行大规模的反英武装斗争。1967年独立,成立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两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1988年双方签署了南北居民自由过境和共同开发边界地区石油、矿业资源的协议,揭开了加快统一的序幕。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和民主也门议会讨论了塔兹统一协定草案,并决定5月22日为统一后的也门共和国的诞生日。

也门人口2015万(2003年)。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什叶派的宰德教派和逊尼派的沙裴仪教派各占50%。

伊拉克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50年为波斯帝国所灭。公元7世纪时被阿拉伯帝国吞并。16世纪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20年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区”。1921年8月宣布独立,成立伊拉克王国,在英国保护下建立费萨尔王朝。1932年获得完全独立。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伊拉克人口约2358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中估计数),其中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只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

约旦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最早的城邦建于公元前13世纪。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统治。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归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边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称外约旦。立前汉志国王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为外约旦酋长国酋长。1928年2月,英国同外约旦签订为期20年的英约协定。1946年3月22日英被迫承认外约旦独立,同年5月25日,阿卜杜拉登基为王(埃米尔),国名为外约旦哈希姆王国。1948年英国在英约协定期满后又强迫外约旦签订为期20年的英“同盟条约”。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战争中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1950年4月,约旦河西岸和东岸合并称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人口458万(1997年)。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其中60%是巴勒斯坦人。还有少数土库曼人、亚美尼亚人和吉尔吉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92%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教派;信奉基督教的约占6%,主要是希腊东正教。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