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华章阅览 >

老舍与回族抗战题材话剧《国家至上》

【字体大小】 [] [] []2021-06-29 09:43 作者:丁明俊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以后,除积极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外,极其重视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1939年3月经救国协会副理事长唐柯三与复旦大学马宗融教授倡议,救国协会组织成立回教文化研究会,并发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回教文化研究会成立宣言》,指出:“民国肇造,国父孙中山先生昭示民族平等、信教自由的主张,回胞始渐呈复苏的状态。学校的创立,刊物的发行,民众及学术团体的组织均见活跃,而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业,回民亦开始努力。抗战以来回民本国家至上的大义,积极参加。……我们觉得现在中国发动研究回教文化的这件工作,绝不是毫无意义的事。由于回教教义的阐明和回教文化的发扬,对内可以消除回胞与非回胞间的隔膜,对外可以联合全世界三万万五千万的回教同胞为反侵略而共同奋斗,对于中国的抗战建国的大业,将会有极大的帮助。回教文化研究会便在这旨趣下宣告成立了。我们的会员不分国籍或教籍。我们要以客观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热情的态度,来彻底寻绎回教文化的真相,以期对于抗战建国和人类进化上有所裨益,欢迎关心回教文化或对回教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们热情的参与。”

 

回教文化研究会是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指导下成立的近代回族社会仅有的一个对国内外开放的社团组织,吸收了一批汉族或其他民族文化名流如郭沫若、老舍、宋之的、贺绿汀、胡愈之、阳翰笙、千家驹、陶行知、顾颉刚等教授、作家、剧作家数十人为研究会会员,会员119人。1940年4月25日出刊的《月华》12卷10—12期刊登一则消息称:“(重庆消息)回教文化研究会昨假中国留法比瑞同学会开座谈会,到(会)唐柯三、郭沫若、老舍、宋之的、马彦祥、万家宝、阳翰笙、王静斋、王曾善、马宗融等三十余人,马宗融任主席。除报告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外,并通过宣言,讨论工作纲要,老舍、郭沫若、阳翰笙均相继发言,热烈表示赞助研究回教文化工作云”。

 

《新疆日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一月四日 第2版、专版 西北行辕政治部影剧宣传大队入新第一次公演《国家至上》特刊

著名作家老舍抗战期间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的工作,他于1940年初应救国协会邀请,创作了四幕话剧《国家至上》,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以文艺的形式教育启发穆斯林共赴国难,引起强烈反响,效果极佳。《月华》1940年12卷21期报道:“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特请老舍、宋之的所编之《国家至上》剧本,系以描写回汉团结为主题,前在渝演出,曾轰动一时;现广西省立艺术馆排演该剧,由欧阳予倩导演,已于八月二十三日演出,连演三天,甚为拥挤,足见国人对于回汉问题之关心。”“《国家至上》系一带有回教色彩之剧本,内容紧张完密,曾在渝国泰戏院公演,极为观众所赞许。”

 

老舍先生在《国家至上》后记中介绍该剧创作的时代背景时说:“为促进回汉的团结,为引起国人对于回民生活以及回教文化的注意,回教协会请之的与我编个剧本,以是宣传。我们答应下来,就着我们自幼在北方所见过的回胞的生活习惯,掺以抗战中的实事与想象,商量了半天,即由我动手写故事。故事编好,交由之的去分场,场分好,我写一二幕,他写三四两幕。” 老舍先生在他的一篇随笔《闲话我的七个话剧》中也说:“因为《残雾》的演出,天真的马宗融兄要封我为剧作家了!他一定教我给回教救国协会写一本宣传剧。……说来说去,情不可却,我就拉出宋之的来合作,我们俩就写了《国家至上》。在宣传剧中,这是本成功的东西,它有人物、有情节,有效果,又简单易演……。在重庆上演,由张瑞芳女士担任女主角;回教的朋友,看过戏之后,甚至把她唤作‘我们的张瑞芳’了!……去年,我在大理,一位八十多岁的回教老人,一定要看看《国家至上》的作者,而且求我给她写几个字,留作纪念!回汉一向隔膜,有了这么一出戏,就能发生这么的好感,谁说文艺不应当负起宣传的任务呢?”

 

该剧描述抗战初期河北清水镇回、汉民族克服矛盾、共同抗日的故事。有学者认为“这个剧本尽管不是他的上乘之作,但在全国各地上演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对促进回汉团结,激励抗日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回族人民生活和回汉团结方面仅有的硕果。”也有学者认为,《国家至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应该被忽视的一部剧作,它对抗日战争时空下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民族矛盾和民族心理的深入描绘,为解读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国家叙事问题提供了丰富的阐释空间。《国家至上》所表现的冯铁柱与胡大勇的比试和纠葛,是回汉民族从隔阂、冲突走向团结抗战故事的一个剪影,面对敌人入侵和民族国家危机,国家认同超越了文化身份认同。著名回族学者马宗融先生1940年曾发表《对<国家至上》演出后的希望》一文:

 

一年前,我在《新蜀报》发表了一篇“提议组织西北旅行团”的文章,就希望着用回教抗敌题材来编写戏剧,以表扬回教人的抗敌精神,以鼓吹回教及非回教人民间的合作。这个提议虽受到各方面回教及非回教朋友们的注意,且修正了我的意见,决定组织一文艺宣传团,以戏剧、歌咏、电影、漫画等配合起来去向西北民众宣传,而且组织的计划亦具体的拟定了,但至今还是一种希望。可是为便利搜集回教题材,明了回教精神,一个不分国籍、教别的“回教文化研究会”却产生了。因了这个研究会的产生,才有极端赞助该会、且为该会会员的老舍及宋之的两先生合编《国家至上》之举。现在得到回教救国协会的支持,中国万岁剧团的帮忙,这个剧本马上就要搬上舞台了,这是我们多么欣喜的!

《国家至上》所提出的问题,诚如许多朋友所说,在南方,尤其是在四川,是不存在的。但在中国境内大部分的地方,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既由这剧本把它提出,就希望各方面的朋友来把它严重的考虑一次,并热烈的讨论一番,庶可以作为责任解决这等问题的当局参考。这是我们的希望之一。

用回教题材写成戏剧,不但在话剧是破天荒的一次,据闻连旧戏也几乎没有专用回教人的故事编演的。但世界上伟大的剧作家如莎士比亚、莫利耶尔、福禄特尔等都曾用回教人的故事作题材编写过戏剧,歌德也企图过编写一部穆罕默德故事的戏剧,虽未成功,但在他的全集中却存留着一些零篇断简。

 

宋之的(1914年—1956年),原名宋汝昭,剧作家。,主要作品包括话剧《谁的罪》、《雾重庆》、《国家至上》,电影剧本《无限生涯》,歌剧《打击侵略者》,古典歌舞剧《九件衣》等。

现在宋之的、老舍两先生既把我们的目光引到了向不为人注意,或不敢注意的题材上,那么一大块艺术的新园地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希望弄文艺的朋友们都在这园地里给我们培养出多量新鲜而异样的花!这是我们的希望之二。

那天到中国制片厂去参观《国家至上》的排演,偶然遇见万家宝(曹禺)先生,他看见马彦祥先生的热心导演——不分昼夜地热心导演——又和我谈过一回这部戏剧的编写经过之后,也感到十分兴奋,当即采用左宝贵的故事,写出一部民族抗战剧。我们在正替他搜觅材料,而万先生自己也开始参观清真寺、观察回教人生活等活动了。这部能振奋国人抗战精神的剧,想必不久就会与世相见吧。这是我们的希望之三。

中国万岁剧团的团长郭沫若先生、副团长郑用之先生对回教问题的戏剧极表同情。郑先生在我们的招待席上曾这样宣言过“我希望今后有很多的回教戏剧源源地写出来,我们中国万岁剧团一定担任演出,并一定予‘回教文化研究会”以种种的帮助。’郑先生这几句话说得诚恳而热烈,我们受到非常的感动。望戏剧界朋友们与我们也有共感,庶不负郑先生这番热情,这是我们的希望之四。

最后,我们更希望社会人士、政府当局予我们这种活动以切实的注意和热烈的同情。这是我们的希望之五。

1940.4.4.于重庆

 

老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国家至上》。

老舍先生作为一名满族著名作家,与汉族知识界的友人合作,创作描写回汉团结的抗日剧本,该剧公演以后,在回汉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突厥》刊发一位观众对该剧观后感,他在对剧情做了简单介绍后说:“希望我们中国的穆民,甚至全国的同胞们,都能本着这个剧中的指示,去促成穆斯林与汉族的大团结,集中全国所有力量,巩固抗日的阵线,争取最好的胜利。但是最当留心的是要建立廉明的政治,培养良好的地方官吏。愿全国同胞本着‘为国难,忘却私仇,团结第一;舍性命,争取正义,国家至上的这种精神’,才是我们胜利成功的保障。”

正是因为老舍先生对回汉文化沟通工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老舍与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之间也结下了不解之缘,1941年4月9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重庆十八梯清真寺举行“至圣穆罕默德诞辰暨明忌纪念日”扩大纪念会,出席者有白崇禧、唐柯三、时子周、麦斯武德、达浦生、马松亭、王静斋等回族政界、宗教界人士和在渝回胞500多人,会上老舍代表教外人士致辞,再次谈到《国家至上》创作过程、回汉团结抗敌、及自己与回族同胞结下的情缘。

 

1948年昆明私立峨岷中小学校校庆纪念演出《国家至上》入场券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5月27日《国家至上》话剧在北培重庆公演时,正值日军敌机轰炸,当时复旦大学专修科回族学生王文炳同学与两位汉族同学担任布置剧场工作,不及躲避,不幸身亡,《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1940年第2卷3期专门刊发王文炳同学遗著《目前中国回民教育的商榷》,在编者按中特别强调“王君为《国家至上》而死,实有无限之光荣”。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