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 > 《中国穆斯林》创刊60周年纪念专题 > 相伴 >

亦师亦友的《中国穆斯林》原主编马忠杰先生

【字体大小】 [] [] []2018-03-09 13:09 作者:米寿江

每当翻阅《中国穆斯林》杂志,总是想起为该杂志呕心沥血数十载的原主编马忠杰先生。年过八旬的马老虽然已退休多年,但我与他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每次去北京开会,只要有时间,总想到他家坐坐,总感到从他那里有学不完的东西。

我与马先生相识是在1987年的兰州会议上(第三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当时他与杨克礼、罗万寿先生正在筹划编写我国第一部《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国家社科基金“7.5”重点项目)。会议期间每晚他的房间都高朋满座,我也是常客,主要讨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条目、分工和编纂原则。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谦逊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此我俩有了延续至今且亦师亦友的交往。

马忠杰先生渊博的学识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密切相关。他是宁夏同心县人,自幼学习伊斯兰文化知识,1950年15岁时师从中国著名伊斯兰教经学家、教育家虎嵩山学习三年,18岁时又来到北京跟随中国著名阿訇安士伟学习伊斯兰教经典,1955年考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为我国首批经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返回宁夏,先后在清真寺担任过副教长、国民教育教员,也在自治区伊协、统战和民委系统工作过,甚至还在自治区“五·七”干校劳动学习了近四年。1980年调入中国伊协,先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主任、《中国穆斯林》主编、协会副秘书长,协会副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1年任协会顾问。他还是中国伊协最早被评为研究员的宗教学专家之一,并因此多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组评审专家。在中国伊协工作期间,他经常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研讨会,曾出席过在伊朗、摩洛哥、阿曼、埃及等国举行的国际伊斯兰学术研讨会,并同这些国家伊斯兰教组织的专家、学者们进行座谈、交流,还在北京受到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会见。

马忠杰先生无论是治学还是办刊都保持着严谨的态度。我凡遇到不懂的问题向他请教,他总能给予满意的答复。他家离中国伊协很近,因此除吃饭、睡觉外,基本上都在办公室。在负责《中国穆斯林》杂志期间,他对每篇稿件都认真审读,对来稿中易出现歧义的提法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从而保证了办刊的质量和水平,并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编纂《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期间,他耗费数年时间,逐条逐字仔细审读推敲,有时为求准确,一个用词要用数日反复比较和揣摩。正因为如此,作为我国编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伊斯兰教基本知识的大型专科工具书《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界的一致好评,并于 1995、1996年分别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和首届全国辞书奖。

马忠杰先生非常熟悉和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具有很高的民族宗教理论素养,且做人低调、谦逊、真诚,因此各界人士都愿意与他交往。在他的协调下,有80多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宗教工作部门从事宗教、民族、哲学、历史、语言、文学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老、中、青年学者参加了《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他积极提议伊协委员中增加穆斯林学者,主张伊斯兰教理论研究要与中国穆斯林现实社会相结合。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汉族学者与穆斯林学者一道多次赴西北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为后来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更为《中国穆斯林》杂志蓄积了一批高水平的撰稿人。

实际上任何一本刊物的负责人,不仅应该是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品质高尚、为人谦和的学者,更应该是一个懂政策、能纵览学术动态和凝聚人气的组织者。在纪念《中国穆斯林》杂志办刊6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记这位称职的主编,更要以他为榜样,在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努力争取把这本中国唯一有刊号、公开发行的伊斯兰教刊物办成有质量、有品位、高水平,既能传达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又能反映穆斯林群众心声,并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一流刊物。

(作者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光辉历程60周年——纪念中国伊斯兰协会成立60周年
更多>>图片新闻